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深港通”開通月余慢熱平穩 未來交易量有望上升

2017-01-07 23:37:55|來源:新華網|編輯:韓基韜

  新華社香港1月7日電 題:“深港通”開通月余 表現慢熱平穩

  新華社記者 戰艷

  “深港通”2016年12月5日開通至今已有月余。業內人士認為,儘管目前每日額度使用量較低,但“深港通”運作順暢平穩,未來交易量有望上升。

  回顧開通首日,“深股通”雖未及兩年前“滬股通”開通時火爆,但每日可使用額度(130億元人民幣)用去約21%,“港股通”每日可使用額度(105億元人民幣)用去約8%。到第二日,交易降溫,“深股通”及“港股通”每日可使用額度分別用去約16%和約5%。

  截至2017年1月6日港交所和深交所的最新數據顯示,“深股通”每日可使用額度用去約5%,即6.44億元人民幣;“港股通”每日可使用額度用去約2%,即2.07億元人民幣。

  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説,與“滬港通”剛開通時相比,“深港通”資金流明顯穩定,折射出投資者已從“滬港通”中汲取了經驗,投資操作更為理性。

  香港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稱,“深港通”運作順暢,但從市場角度來看,額度使用並不高。一個主要原因是多數投資者年底不會進行重大投資調整,因此市場不會出現特別火的情況,未來一系列環球政經因素穩定後,“深港通”交易量將攀升。

  華大證券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楊玉川認為,“深港通”運行平穩,雖成交量不大,但交易和交收過程順利,取得初步成功。隨著外資對內地經濟擔憂的逐步化解,經“深港通”北上深圳的資金將增加,而隨著香港市場見底回升,經“深港通”南下的資金也將提升,“深港通”前景十分光明。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目前“深港通”運作平穩,未發生重大技術故障或市場失序,反映出該機制是可複製的。市場表現慢熱對“深港通”並非不利,相比“滬港通”開通時的火熱,“深港通”推出時投資者更成熟,不急於“一窩蜂”地入市,而“細水長流”更有利於長遠發展。

  從南下香港和北上深圳的資金量分析,經“深港通”北上的資金量明顯大過南下資金量。開通首日,北上資金近27億港元,約是南下資金的3倍。後期,資金北上旺過南下的趨勢或將延續。

  這與“滬港通”在過去一個月的資金流向正好相反。尤其是2016年12月30日,“滬港通”南下香港的資金達61億港元,創近期資金南下新高,而同日北上上海的資金卻為負數,凈流出2.8億港元。

  陳世淵認為,經“深港通”北上資金多,説明海外投資者對深圳市場代表中國新經濟的創業板塊和科技板塊較有興趣。

  楊玉川認為,造成“深港通”資金北上旺過南下、“滬港通”資金南下旺過北上的一個原因是,“滬港通”比“深港通”早開通,有興趣入市的外資多已入場,且滬市多是大型國企和金融企業,很多同時在香港上市,對香港投資者來説,缺乏稀缺性;而深市的中小板和創業板,代表內地新經濟,香港市場缺乏類似品種,對投資者形成吸引力。

  另一個原因是,經“滬港通”和“深港通”入市的投資者類型有一定差別:經“滬港通”南下資金多來自保險業,追求低估值、高派息的穩定回報,對市場氣氛和短線動力相對不關心,因此市場低迷時常見到“滬港通”內大量資金流入香港;而經“深港通”南下資金多為個人投資者和私募基金,較關注市場氣氛和短線動力,在市場低迷時傾向觀望。

  楊玉川認為,“深港通”不溫不火、資金北上旺過南下的狀況,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