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創新氣質讓東北再塑輝煌

2017-01-09 14:28:57|來源:法制網|編輯:王瑞芳

  近期,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了《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東北地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重大進展,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提高,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縱觀東北近幾年的發展態勢,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步履蹣跚。這在全國GDP增速排名中可見一斑。根據對全國31個省市已經全部公開的2016年前三季度本省GDP數據進行對比不難發現,吉林的GDP增速略高於全國6.7%的增速,黑龍江、遼寧的GDP增速低於全國水準,其中遼寧GDP增速依舊為負,並且三個省分列全國GDP增速榜的第25、29和31位。

  為何曾經令人羨慕和誇讚的經濟強省需要國家扶持“振興”?

  東北經濟的低迷,雖然有長期積累下來的體制機制不靈活、思維觀念陳舊、經濟結構失衡、化石類資源逐漸枯竭、人口資源紅利銳減等問題的影響,可從唯物辯證法“內因與外因”的角度來看,主要還是沒有“充分挖掘記憶體優勢,充分激活現行優勢,充分發揮當下優勢”的內因所致。

  造成東北經濟困境的原因有很多,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東北地區因其自身優良的工業基礎和資源稟賦成為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政策重點傾斜和關注的地區,也因此,在諸如鋼鐵、煤炭、化工、製造等重工業和能源領域,東北地區形成了所有制結構和産業結構過於單一的經濟體系,而且國有企業所佔的比重較高,對照如今依靠市場創新程度高低來檢驗企業活力的標準而言,就顯得格格不入。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後,創新慢了也要落後。要激發調動全社會的創新激情,持續發力,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外疾之害,輕於秋毫,人知避之;內疾之害,重於泰山,而莫之避。”簡單而言,就是要重視內因對事物變化發展的決定作用,經濟發展同樣需要重視內因。東北經濟徘徊不前究其根源還是自身缺乏一種創新氣質,主要表現為:一是長期形成的固有經濟拉動模式持續,缺少模式創新,使得企業的市場支撐能力下降;二是市場經濟意識不足,計劃經濟思維慣性沒有根本扭轉;三是依靠長期形成的單一經濟結構發展,缺乏多條腿走路的創新;四是資源後産業衍生行業的缺少,循環利用缺少創新。

  此番國家再度出重拳,致力於東北振興,就是要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能增效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創新驅動在推進東北振興征程上的地位,激發東北幹部群眾的創新氣質。那麼,如何讓東北地區的創新氣質更濃、更厚、更盛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工作需要做:第一,強化“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意識,把創新擺在東北振興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第二,抓住東北振興的各種政策機遇,大力“招才引智”、“招財引資”,並結合東北在工業、商業、農業等方面的基礎優勢,培育出具有創新性的優勢産業和創造性的優質人才;第三,把握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釋放出市場需求,讓“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的價值盡情彰顯,促進創新性的科技成果轉化;第四,緊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牛鼻子”,擴展沿邊沿海貿易的覆蓋範圍,活躍市場經濟;第五,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加速推進東北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把以“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為中軸線的“東北經濟圈”構築好。

  一言以蔽之,創新是東北振興的主旋律,無論是涉及到哪一個方面的進步,都離不開創新。只要東北的幹部群眾站在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就一定能夠走好東北的振興之路,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讓生活更加幸福美滿,讓東北再塑輝煌。(徐代軍)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