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治理空氣污染 英國曾強制國內新車必須加裝催化器
央廣網北京1月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昨天,新年裏延續最長時間的一場霧霾終於飄散。對於霧霾的成因,相關部門給出各自的解讀。了解成因之後,面對重污染天氣,關鍵在於行動。
北京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蔡奇週末與媒體和市民代表座談時表示,今年北京將出臺一系列鐵腕治霾舉措。北京將強化督察問責,組建環保警察隊伍,對環境領域違法犯罪活動予以嚴厲打擊,形成震懾。
北京將參考借鑒環保部督查模式,對16個區開展市級環保督察,強化環保責任,著力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執行力問題。對於露天燒烤、焚燒垃圾、燒秸稈和道路揚塵等問題,有關部門坦誠表面看是施工單位不遵守法規,實際是監督監管不夠嚴格,倒逼力度不足。
針對機動車排放污染,北京將全面供應“京六”汽柴油,2月15日起實施國Ⅰ、國Ⅱ輕型汽油車五環路內限行,全年淘汰30萬輛老舊機動車,新增重型柴油車全部“戴口罩”——安裝顆粒捕集器,嚴厲查處超標排放的重型柴油車、整治渣土車等。
今天的北京空氣不錯。防治霧霾,顯然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看看其他國家,為防治空氣污染,都採取了哪些措施?對重型柴油車、渣土車如何監管?對建築工地揚塵怎樣進行管理?
説起治理霧霾的成功案例,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或許是英國倫敦。從1952年冬季多日不散的刺鼻濃霧,到《清潔空氣法》的出臺,再到如今擺脫“霧都”的別稱,倫敦在環境治理方面的長期努力有目共睹。
據全球華語廣播網英國觀察員侯穎介紹,治理汽車尾氣是近年來倫敦霧霾治理最重要的環節。眾所週知,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讓英國人開始反思空氣污染造成的後果,並開始果斷治理環境。早期污染源主要來自於工業企業,因此減少煤炭用量、限制工業燃料中的含硫量以及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是當時的治理措施。
80年代,隨著汽車走進家庭,汽車尾氣取代煤煙成為英國大氣主要污染源。隨後英國開始推行無鉛汽油。80年代末90年代初,汽車排放的其他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不穩定的有機化合物也極為有害。英國此時已經在對抗霧霾方面達成社會共識,從1993年開始英國強制所有在國內出售的新車必須加裝催化器,以減少氮氧化污染物排放。在2000年以後,倫敦開始關注空氣中的PM2.5問題,倫敦空氣污染的80%來自於汽車尾氣排放,2003年推出交通擁堵費,限制私家車進入市區,同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網絡,鼓勵市民選擇地鐵或公交系統以及騎車出行等。
關注完汽車尾氣,再來看渣土車治理。去過日本的網友感嘆,日本即便是工地,都非常整潔乾淨。整潔的背後是嚴格的管理措施。日本還有哪些環境治理措施值得借鑒?據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介紹,日本對汽車尾氣排放大力治理,2009年日本國土交通省加強尾氣排放規定,制定全球最為嚴格的排放規定,早在2003年東京推出日本歷史上第一個關於浮游粒子狀物質的立法,主要針對柴油機、汽車尾氣排放。現在所有汽車在出廠時已經安裝過濾器,大大降低了城市污染。
在控制揚塵等建築污染方面細緻而全面。比如工人在澆鑄混凝土之前會用高壓水槍清洗施工區域,不讓任何垃圾殘留。無論建築大小,負責施工的公司為保持街道美觀,不影響周圍居民等,會把工地圍起來然後再施工。施工時建一層包一層,沒有大量的塵土外泄,沒有嚴重的噪音。建到頂樓時,整個大樓都被帷幕包裹,建築車輛開出之前,如果車輪有泥沙,被沖洗乾淨才能開出工地,工人的臟鞋也要沖刷乾淨才能進出。建築區域內或周邊都看不到渣土和揚塵。
一絲不茍執行規定的,除了日本還有德國。《光明日報》曾報道,德國建築工地管理條例對施工現場有明確的規定:包括工地周邊的圍蔽設施、水泥、石灰等揚塵材料的記憶體放或遮蓋,密封運輸廢料等都有嚴格規定。
據全球華語廣播網德國觀察員薛成俊介紹,在德國,一項工程或一幢建築的所有者和施工方都對環境保護負有責任、承擔相應的義務。根據德國環境保護法建築管理條例以及德國建築工業聯合會的相關法律和行業規定,一項建築工程在規劃階段業主和施工單位就要考慮到環保問題,包括抑制空氣中的灰塵、氣味、地下水保護、垃圾處理清運、地表保護、自然環境保護、減少噪音以及溫室氣體排放等。在設計階段,必須將具體的環保措施列入計劃,在施工階段,必須要將具體的措施運用到工程當中,包括一般性的措施和技術措施,如在工地周圍圍起臨時的防護墻,在建築上安裝專門的密閉垃圾通道,在拆除作業中通過噴水加濕避免粉塵飛揚。
所有與工地有關的機械設備必須加裝尾氣排放過濾裝置,運送建築材料和垃圾的車輛必須要採用密閉的運輸方式。一些規模較大的工程,通常都是對建築垃圾實施就地處理的措施,在旁邊圍起一處空地,通過大型的專業設備將拆除下來的建築垃圾進行分解和粉碎,使這些垃圾重新變成無害的分解物,然後通過專業車輛將其運走,用於新的建築材料生産。在整個過程當中全部採用防塵防污染的措施和技術,工程從施工到竣工,相關的監管部門會隨時對施工現場進行突檢,對於環保不達標的地方,會要求施工單位立即整改,視情況的嚴重程度,除了予以罰款等處罰外,還可能會勒令停工,顯然這對於施工方和業主來説所造成的損失會遠遠大於其在環保措施中的投入。
(原標題:治理空氣污染 海外國家曾出哪些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