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重前行,直面現實--有關霧霾的思與辯

2017-01-10 12:51:03|來源:新華網|編輯:李瑛

  底東娜

  近兩日,北京,晴空如洗。微信朋友圈裏各種炫北京藍,末了再添一句,不知能持續幾天。即使在湛藍天空下,哀怨和擔憂也在網絡上瀰漫著。更不用説,霧霾濃重時,焦慮和擔憂緊緊抓住人們的神經。

  霧霾污染到底能否改變?我們還要承受多久?我們的後代要為此付出代價嗎?從政府到個人在做什麼,能做什麼?一個個問題被拋出,答案在哪?

  1月6日晚,在霧霾正緊鎖京城的時候,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主持召開媒體見面會,向記者介紹大氣污染防治相關問題。“去年入冬以來,全國多個地區發生多起大面積長時間的重污染天氣,作為環保部長,看到這樣的污染天氣,我感到很內疚和自責。”陳吉寧部長這樣開頭。

  這三年多到底怎麼評價大氣污染治理,特別是最近重污染天這麼多,治理方向對還是不對?措施管不管用?面對質疑,陳吉寧沒有躲避,也沒有避重就輕,直言現狀:“跟2013年比有改善,但是2016年與2015年比沒有改善。我們面臨的問題是,一些措施在冬季之前是管用的,到了冬季之後、進入供暖期,我們的措施還很不夠。”

  “所以從全年看,我們是在改進,有實在的進步,但是如果單獨看冬季,進步十分有限,甚至沒有進步。老百姓是不滿意的。我們要採取更多的措施來加快解決冬季問題。”陳吉寧這樣總結一段時間的環保工作。

  中國的環保工作、環境品質改善,是處在一個負“重”前行的階段。這個“重”是加引號的重。我們的環境品質是在一個非常高的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前提下進行改善。陳吉寧説,要想改善得快,就要加快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這樣才能輕裝前進。但這幾年連續下來,冬季的污染氣象條件變得越來越差,超過了我們卸負的減排速度。這就是我們的問題所在。

  既然不能寄希望明年會從暖冬變成冷冬,既然在短時間內是無法明顯改善重污染的現狀,那麼一段時間或很長一段時間內,霧霾就像我們餐桌上的食物,與我們時時相伴。不管我們如何痛惡,這個現狀和現實,我們改變不了,必須面對。這是工業化發展的必經階段。半個多世紀前,洛杉磯和倫敦用了幾十年才凈化了空氣重見藍天,而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在我們的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相信霧霾消除會比前者的步伐更快。

  陳吉寧透露,環保部最近一個時期正在加班加點研究,要提出一些更有效的措施來針對性地解決冬季污染問題。

  未來無法期待,當下卻可緊緊把握。我們希望環保部和所有與此相關的部門、機構都切實地採取對策,在面對霧霾短時間不能改善的大前提下,各個方面都應當敢於擔當、勇於作為,積極應對,不要讓自由地呼吸新鮮空氣成為奢侈的事。

標簽:霧霾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