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機引發日本的三重恐慌
1月9日,日本防衛省公佈的中國轟-6轟炸機圖像。網頁截圖
2017年1月9日,日本防衛省自衛隊發佈消息稱,發現8架中國軍機在東海和日本海飛行。其中包括1架運-8預警機、1架運-9情報收集機和6架轟-6轟炸機。對此,日本自衛隊採取飛機緊急升空措施,應對中國飛機。據日本社交網絡信息,自北京時間今日13時以後,日本有大量軍機自那霸,浜松,小松、築城、新田原、百里基地升空。有日本網民稱“親眼目睹飛機升空景象,場面壯觀”。9日晚間,日本防衛省幕僚監部發佈信息證實,此次空自大規模行動是因中國軍機飛過對馬海峽上空引發。
此次中國軍機的一次看似平常的飛行訓練讓器小易盈的日本著實恐慌了一把,前幾年要在1周內殲滅中國海軍以及日本自衛隊7個世界第一的豪言壯語似乎一下子被扔進了爪哇海,而那些放出這些大話的日本高級將領至今仍然沒有吭聲,不知是否突然間學會了什麼是沉默是金。這種面對恐慌時不吭氣的風度“恐怕”與軍人武德頗不相容,當然,從法理上説他們不是軍人。就軍事態勢而言,日本的恐慌似乎來自於這次中國軍機飛行訓練所傳遞的三個信號。
信號一,中國軍機的能力日趨多樣化。這次飛行的編隊中包含了三個機型:運-8、運-9、轟-6,分別是預警機、電子偵察機和轟炸機,該編隊的功能包括空中警戒、空中預警、對海打擊、對地攻擊、空中偵察,可以遂行除了奪取制空權、空中遮斷等之外的多種作戰任務。這樣一個編隊同時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出中國特種飛機數量的增加提高了數字化戰場建設能力和空中態勢感知能力。而這二者是進入信息化戰爭時代空戰決勝的基本要素。
1月9日,日本防衛省公佈的中國軍機路線圖。網頁截圖
信號二,中國軍機的針對性日趨明顯。這裡主要是指轟-6轟炸機。從這次編隊組成來看,一共包括6架轟-6M型轟炸機。該型機最早是在2002年珠海航展上亮相。當時最引人矚目的是其機翼下挂載4枚威力巨大的空艦導彈。當時有國外專家分析説,導彈細長的彈體和其它外型特徵説明它屬於“鷹擊-8”系列,性能接近於美國的AGM-84E導彈或者AGM-142導彈,其發動機是渦輪噴氣式,加上彈體更輕,因此它的射程會更遠。由於其強悍的反艦作戰能力,該型機被賦予“水面艦艇殺手”的美譽。此次出動了6架轟-6M型轟炸機,意味著在一次攻擊中,該編隊可以發射24枚射程遠超日本“九十”艦隊防空導彈射程的空艦導彈,這個數字超過了艦隊防空的火力通道數量,使其只能挨打而無法還手,被送入海底的可能性極大。而日本航空自衛隊無論是人員素質還是裝備品質已經開始落後於解放軍海空軍,無法為水面艦艇提供足夠掩護,面對這種嚴峻形勢,日本怎能不恐慌。
信號三,中國穿越島鏈的海空聯動趨勢加強。此次中國軍機飛越日本海恰逢遼寧艦遠航,海空聯動趨勢非常明顯,這充分説明一個事實:中國海軍開始快速向藍水海軍發展。2015年的中國國防白皮書指出,海軍按照近海防禦、遠海護衛的戰略要求,逐步實現近海防禦型向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型結合轉變。由近海防禦戰略轉變為近海防禦、遠海護衛戰略,要求海軍首先是要進一步強化和完善近海防禦能力,保持較大的防禦縱深;其次,要開始發展以遠海護衛為核心的遠洋作戰能力,在鞏固傳統的近海防禦體系的同時,開始走向遠洋。白皮書重點提出,中國的海軍戰略是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相結合。這就意味著,中國海軍走向遠海將成為常態,與之相應的執行遠海多樣化任務的能力也將得到著力提升。現代海戰中,空襲與反空襲貫穿始終,而日本海方向是我海上安全威脅的主要來源,因此此次中國軍機向該方向飛,有顯示堅決捍衛國家安全決心的意思。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陸海複合型國家。冷戰後,由於國家經濟的轉型、安全態勢的轉變以及海外利益的增加,中國開始重視海權建設。中國航空母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作為遠洋海軍的標配,航空母艦必須前出公海大洋才能發揮作用,因此遼寧號航母編隊屢次穿越第一島鏈,使其形同虛設。而此次軍機編隊飛往日本海顯示出中國陸基航空兵也具備了前出第一島鏈的能力。
儘管如此,日本的反應還是顯得有些小題大做,不排除借此炒作中國威脅的可能性。筆者認為日本的舉動顯得魯莽幼稚,一方面顯示其在面對中國海空軍時的底氣不足與虛張聲勢;另一方面,由於航空自衛隊投入大量戰機攔截中國軍機,使其本已老舊的F-4和F-15J白白損耗了發動機壽命和機體壽命,還使飛行員疲於奔命,將原本用於編隊飛行和對抗演練等戰術訓練的飛行小時用於低技術含量的攔截飛行上,使得本已處於劣勢的日本飛行員進一步拉開了和中國飛行員的差距。從這一點看,未來在東海上空解放軍飛行員分分鐘教航空自衛隊飛行員學做人的情景還會再現。歸根結底,如果不是日本屢屢在海洋爭端問題上挑戰中國的底線,這一切恐怕也不會發生。二戰以後,日本的“太上皇”麥克阿瑟將軍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是一個心態不成熟的國家,其心智如同12歲的孩童。從這次日本惹事之後又怕事的表現來看,很容易讓世人得出一個結論: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日本好像還沒有任何長進。從這一點來説。日本距離一個正常國家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也許中國那句俗語送給日本最恰當:先學做人,再學做事。(馬堯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