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網曝“膠水牛排”引安全擔憂 食藥監總局:可食用

2017-01-10 10:43:51|來源:雲南網|編輯:李邵鵬

  加上一點乳白色“膠水”,揉搓後冷藏。再重新切下,一堆成本相對較低的牛肉邊角料便搖身一變,成為肥瘦相間、口感細膩的“雪花牛排”。近日,這樣一條微博視頻引發網友熱議。一時間牛排似乎又成了一個不能吃的食物,晚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這種“膠水”不僅在部分包裝牛排中出現,在一些魚丸等製品中也很常見。食藥監總局專家表示,這種“膠水”學名卡拉膠,本身是合法的添加劑,但購買牛排應看好配料表,且最好烹飪至全熟。

  市場行情

  加不加“膠”差價明顯

  網上關於“重組牛排”“膠水牛排”的種種説法引起吃貨擔憂:碎肉重組的牛排是不是品質較差?卡拉膠對人體有沒有危害?記者走訪昆明部分超市發現,不同牛排的價格差距很大,其中添加了卡拉膠的“重組牛排”明顯便宜很多。

  冷櫃裏,産地為重慶的一款“西冷牛肉”,在包裝上標注出了配料和成分,其中就有卡拉膠;另一款産地為內蒙古的“黑椒牛排”,配料中除了卡拉膠,還有果膠……這種“重組牛排”較便宜,一塊138克左右的牛排,價格為12元左右;另一款180克的牛排標價25元左右,平均下來100克牛排價格在8~14元左右。而同樣分量的一塊原切牛排,根據星級不同,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在某超市生鮮區,牛排用塑膠膜包裝著,貼的標簽上只寫著品牌、名稱、生産日期等,並沒有標明成分、配料。廚源旗艦店主廚萬松林告訴記者,整塊的原切牛排價格比較高,通常店裏用的牛排,200g左右要賣80~90元;一些較貴的,100克就要100元左右。

  記者在淘寶網搜索,線上相關牛排的産品信息更讓人眼花繚亂。不少商家打出100元10片的價格吸引購買者,不過有消費者透露,這些看似物美價廉的産品,買回來才發現是碎肉加膠製成。

  專家説法

  “重組牛排”不等於劣質肉

  “牛排按加工方式不同,可分為 原切牛排 和 重組牛排 。 原切牛排 指未經任何預處理、直接切割包裝的整塊牛外脊、牛裏脊,屬於生鮮肉。 重組牛排 是借助肉的重組技術加工而成的調理肉製品。這類調理肉製品一般會添加水、醬油、調味料等輔料或使用卡拉膠、谷氨酰胺轉氨酶、六偏磷酸鈉等食品添加劑。”在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的第17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專家對“重組牛排”“膠水牛排”進行解讀。

  其中提到,肉的重組技術是加工調理肉製品的重要手段。借助重組技術,不僅可以提高碎肉利用率,還可以豐富肉製品的産品種類。“肉的分割或者修整過程中産生的碎肉並不等於劣質肉。但如果未按規定進行標示,或者摻入非食用級別的成分,則是違法的,屬於商業欺詐行為。”

  卡拉膠應按有關規定使用

  卡拉膠屬於食品添加劑的一種,是從海洋紅藻(包括角叉菜屬、麒麟菜屬、杉藻屬及沙菜屬)等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多糖的統稱。作為親水膠體,卡拉膠可以減少肉製品加工過程中的水分流失。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規定,卡拉膠不得用於生鮮肉,但可用於調理類肉製品的生産加工,不過必須在産品包裝的標簽上明確標注。在標準規定的限量內使用卡拉膠,不存在食品安全風險。專家建議,生産經營者應嚴格按照國家規定使用卡拉膠等食品添加劑,同時拒絕劣質肉,提高食品安全檢驗能力,保證産品品質安全。

  食藥監總局還提示,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通過查看産品標簽來區分“原切牛排”和“重組牛排”,原切牛排標簽裏只有“牛肉”,如果標簽中有配料表,出現其他輔料和食品添加劑的,則為“重組牛排”。

  廚師支招

  最好烹飪至全熟再食用

  雖然“重組牛排”不等於劣質肉,但口感上區別卻甚大。那如何區別兩種牛排呢?廚源旗艦店主廚萬松林給記者支招,“原切牛排”除了看配料以外,還可以用手摸。“ 重組牛排 用手指容易掐壞,而且指壓後的凹陷不能立即恢復,此外表面摸起來比較滑,會粘手。”而從顏色上也可以區別,“原切牛排”顏色鮮亮,具有光澤,脂肪潔白色或呈乳黃色。而“重組牛排”則呈烏紅色,脂肪無光澤。

  吃過“重組牛排”的人往往會發現比“原切牛排”軟嫩很多。“這是因為 重組牛排 會先將肉攪碎或是將碎肉直接加工,這樣一來,原來比較長的牛肉纖維很多已斷裂,吃起來口感就相對原切細嫩很多,但牛肉很可能失去本身的香味。”

  此外,食藥監總局提醒,通常情況下,“原切牛排”內部細菌總數不高,不必加熱到熟透,“五至八分熟”也可食用。“重組牛排”由於經預先腌制,或由碎肉及小塊肉重組而成,內部易滋生細菌,可能導致産品細菌總數偏高,在食用前應烹飪至全熟。

  (原標題:“膠水牛排”能吃嗎?食藥監總局:可以 最好加工至全熟)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