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夢實踐者】“刻銅傳人”宋國柱:手工刻銅 匠心傳承

2017-01-11 09:36:01|來源:央視網|編輯:谷士欣

宋國柱現場專注展現刻銅技藝 (長城網供圖)

  央視網消息:刀是尋常刀,人是普通人,一把一尺長的刻刀磨損到手指快拿不住了,才會更新。在宋國柱的工作室裏,寸把長的廢刀有半抽屜。憑藉“手持刻刀刻銅”的絕技,宋國柱被授予“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家”榮譽稱號。而這項刻銅藝術也被列入河北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名單。

  手工刻銅興起于清末民初,刻者以刀代筆,在銅面上鐫刻出一幅幅具有強烈金石韻味的書畫作品。正是在刻製當中産生的那種獨特的刀痕,使畫面線條的金石韻味更加強烈,使其比紙上的作品更具“視覺衝擊力”。宋國柱,1958年生於河北衡水饒陽縣,當代刻銅藝人,冀派刻銅藝術傳人。從事手工刻銅技藝幾十載,摸索、積累出大量刻銅技法與心德,為中國傳統手工刻銅技藝的恢復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使這項一度面臨失傳的手工技藝再獲生機。

  自學成才 從作品中找尋藝術靈感

  宋國柱自幼喜習書畫,被古代刻銅大師的力作折服,自製刻刀,大膽實踐。中國畫講究傳承,講究“筆筆有來歷”,講究“師古而不泥古”。宋國柱在創作屬於自己的風格之餘,堅持臨摹刻銅前輩的名家名作,也曾被稱為“冀派刻銅”的開山之祖,從前輩的作品中尋找冀派刻銅的精髓,在畫法高古的作品中尋找藝術靈感。

  不論是內畫、書法還是刻銅,他都從未真正拜師學藝,完全是靠自己的悟性和刻苦自學,就連他刻銅所用的工具,也是自己摸索出來的。自寫自刻,題材有書法,有繪畫,山水花鳥人物佛像等皆備。創作時少則一兩天,多則月余,總之要自己滿意才肯收手。他的很多作品上都配著自己寫的一首小詩,這些小詩多數是他生活態度的真實寫照。

 宋國柱的刻刀在銅面上揮灑自如(長城網供圖)

  把握力道 雕刻作品流暢自如

  宋國柱有個雅號,叫“老神”。老神刻銅全憑手勁兒。站在他旁邊,看著他氣定神閒,聽著一刀一刀“噌噌咯吱”的聲音,要不是銅渣子一直往下掉,還真以為他要麼是拿了把寶刀,要麼是削了塊泥巴…… 

  刻刀是宋國柱自磨自製,用的只是普通的風鋼。人也沒什麼特別,不會武功也沒有特異功能,只是右手因為長期刻銅的原因手勁很大,手指頭也粗,指肚上的老繭很厚,還深深地沁著銅色。 

  如今的宋國柱手持刻刀,在銅墨盒蓋上揮灑自如,無論是刻出的字體還是圖案可以用“精美”來形容。宋國柱説:“刻銅需要巧妙的力道,手腕要有力,同時要緊握刻刀,刻刀在銅板上的走向才能順暢自如,刻出的深淺才能如心想,這些都是需要長時間的磨練與經驗。”

  收徒傳藝 保住手工刻銅絕技

  因手工刻銅對於從事者有極高的藝術修養要求,需要詩、書、畫、刻等多個藝術層面的藝術積累,學習門檻高,學習過程漫長、艱辛,往往是愛好者多,有志從事者少。為將手工刻銅發展、發揚下去,宋國柱在慕名而來的眾多求藝者中,遴選出既有天賦,又能認真、吃苦的弟子,為手工刻銅技藝的傳承培養新一代人才。

  宋國柱表示,作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手工刻銅”的傳承人,他的心願就是能把自己的所長傳授給徒弟們,讓這項瀕臨消失的技藝再次發揚光大。(文/王永宏 張梅勝 責任編輯:劉禛)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