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2016國防白皮書》中暗含哪些訊息?
韓國國防部1月11日對外公佈了《2016國防白皮書》,主要就朝鮮核武和朝軍現狀、韓國的應對方式以及“薩德”等問題進行了評估和介紹。2016年的國防白皮書比2014年的國防白皮書(2年發佈一次)更加突出了朝鮮的核導彈威脅,並向日後中韓間的軍事交流發出了消極性信號。後“薩德”時代的中韓關係將何去何從,值得關注。
多個“首次”引入矚目 暗地裏渲染朝核導彈威脅
首先,此次白皮書中的一大亮點就是韓國軍方首次對於“韓國式3軸應對體系”進行了具體性描述。報告稱:“為有效遏制和應對朝鮮的核導彈威脅,確保韓軍獨自的遏制與應對能力,正在構建‘韓國式3軸應對體系’”。即可分為,“殺手鏈”(Kill Chain,第1軸):實時探測朝鮮導彈威脅,並對目標進行打擊(包括開發陸海彈道及巡航導彈);“韓國式導彈防禦體系”(KAMD,第2軸):將朝鮮發射來的導彈進行空中打擊(包括開發中、遠程地對空導彈和改良愛國者);“大規模報復懲罰”(KMPR, 第3軸):投入特殊作戰部隊對進行指揮的朝鮮指揮部進行直接滲透攻擊。這説明韓軍在韓美同盟的框架下,為提升防禦和攻擊朝鮮的能力,韓軍也在從自身進行著努力和準備。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白皮書內容還出現了多個“首次”性表述。比如,此次白皮書首次增加了朝鮮部署射程達1000公里的“飛毛腿-ER”導彈的內容,將朝鮮過去的四種類型導彈體系(飛毛腿-C型,蘆洞型,舞水端型,大浦洞2號型)擴充為五種類型導彈體系。報告還首次指出了朝鮮努力研發中的潛射彈道導彈(SLBM)對韓國造成了潛在的威脅,首次提及到朝鮮準備進行的洲際彈道導彈對韓國的威脅,首次指出了朝鮮網絡攻擊、恐怖襲擊也對韓國安全構成了威脅等。
另外,此次報告在描述朝鮮核導彈威脅時,迂迴地表達出了朝鮮軍力已實現了增強。比如,報告稱朝鮮現已擁有50多公斤的钚,這些钚能讓朝鮮製造出大約10枚核武器,而此前幾次的白皮書中稱朝鮮只有40公斤的钚。對於高濃縮鈾計劃的評價也與上次不同,強調朝鮮已取得了“相當水準的進展”;在表述製造核彈頭能力及核彈頭小型化技術方面,稱“估計達到很高水準”。
筆者認為,韓國國防白皮書一下子出現這麼多的“首次”性表述,再加上不少“相當水準”、“估計達到”等近乎曖昧模糊的表達,其目的無非是想暗地裏突出當前韓國正在面臨嚴重的軍事威脅,強化部署“薩德”的正當性,難逃有刻意渲染朝鮮核導彈威脅之嫌。
為辯解“薩德”必要性以偏概全 暗示中韓軍事交流將轉為“消極”
從《2016國防白皮書》中不難看出,韓國國防部為辯解部署“薩德”的必要性著實是煞費了苦心。此次白皮書特意單列出一個“特別附錄”,用了整整3頁,對“薩德”構成、有效性和日後的部署使用計劃進行了積極地宣傳,但卻只字未提韓國國內和中國等其他相關國家的質疑聲音和反對意見。報告還明確指出會在2017年部署完畢,並儘快投入作戰運營。眾所週知,“薩德”的實效性尚存有很大的爭議,這恰是韓國民眾反對部署“薩德”的主要原因。韓國國防部在白皮書上不僅未能全面、客觀地進行論證説明和回應相關質疑,只是一味地重復強調自家的主張,難以信服於人,不免有以偏概全和企圖儘快矇混過關的嫌疑。
尤其是對於日後中韓軍事交流,也有比過去更加消極的描述。報告原文稱:“韓中兩國為配合業已成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持續進行國防交流合作,為朝鮮半島和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做出努力”;而2014年的表述卻是:“韓中兩國為配合業已成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持續擴大國防交流合作,為朝鮮半島和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做出努力”,比較得知,韓國對於中韓軍事交流已由“持續進擴大”轉變為“持續進行”。這種細微的差異預示著韓國軍方已對今後中韓軍事交流的態度由原先的“積極”合作轉為“消極”合作。
從《2016國防白皮書》中看,未見韓國堅持部署“薩德”的主張有絲毫鬆動。隨著韓國眼中所謂的“朝鮮威脅”愈來愈強,和中韓軍事交流轉為消極,預計韓國將更加依賴美國,其部署“薩德”的意志也將有進一步強化的可能,中韓之間圍繞部署“薩德”的博弈將會持續, 中國宜做好長期的心理準備予以應對。(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