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發“戰爭財”? 美俄法搶眼,民眾被迫買單
近來,日本瞄準新西蘭採購訂單,再一次尋求防衛裝備出口的突破。據《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報道稱,日本政府就向新西蘭出口自衛隊P1巡邏機和C2運輸機問題與新方進行談判。本次採購業務規模預計達數千億日元,或將成為日本自2014年採取有附加條件的武器出口政策以來的第一筆大合同。事實上,近年來全球軍火貿易呈現出如火如荼的態勢。
軍火銷售“業績”不菲
當然,最受關注的仍屬世界軍火銷售市場上的“冠亞軍”——美俄。
作為武器裝備出口大國,法國近來表現也十分搶眼。《國際合眾社》稱,2016年法國武器裝備的訂單超過140億歐元,銷售額再次超過世界平均水準的2倍。《世界報》稱,法國在海外銷售市場上極具活力,企業軍售額的增加已成為近年來西歐總軍售額增長的重要推動力。2016年法國對外軍售合同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除了與印度敲定了出口36架“陣風”戰機的合同之外,還與澳大利亞簽訂了出售12艘潛艇的“世紀合同”。
據《紐約時報》報道,業績連續八年穩居第一的美國,2015年簽訂軍火銷售合同達400億美元,佔比超過全球總額的一半。
《2008年至2015年對發展中國家的常規武器轉讓》報告顯示,俄羅斯出口軍火交付額為72億美元,連續八年排名第二。英國扭轉了過去幾年銷量下降的局面,德國軍工企業也保持發展勢頭。此外,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數據,2015年韓國企業的銷售額增長了31.7%,在新興生産商中遙遙領先。
火爆背後因素眾多
軍火製造商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比如,2014年,以色列在“鐵穹”系統投放的資金,大部分來自美國。彭博社指出,巴以衝突導致“鐵穹”需求激增,美國軍火商所獲注資大幅上升,大發戰爭財。
“美國和西歐國家總能找出一個不違背‘和平力量’信條的理由來出售武器,如保障安全、維護穩定、應對威脅。”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軍備開支問題項目負責人弗羅依蘭德稱。德國之聲對此評論稱,這顯然與西方自我標榜的“和平力量”顯得自相矛盾。
軍火市場大熱的原因還在於幾個主要購買國顯示出了強勁的購買力。“有實力,買得起”的客戶情況無疑催“肥”了軍火商。其中,尤以因石油累積巨量財富的沙特和近期發展勢頭不錯的印度最為突出。
局部地區動蕩也刺激著軍火市場的火爆。《紐約時報》稱,隨著中東陷入代理人戰爭、宗派衝突以及打擊恐怖組織的戰鬥,該地區消耗了大量購進的美制軍火。
另外,打擊恐怖主義也為軍火交易市場提供了強大需求。“恐怖主義已然成為一個世界性問題。一直以來,國際社會聯合反恐行動一直治標不治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暴制暴無法根治社會民族和宗教矛盾。”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偉稱。而這種以暴制暴的打擊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該地區軍火需求增大。《紐約時報》稱,出於制衡伊朗和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考慮,美國放寬了對阿拉伯國家出售武器的限制,引得海灣國家競相購買軍火。
普通民眾被迫“埋單”
層出不窮的全球地緣政治事件,無疑讓美國和西歐國家在“亂世”之中大發戰爭財,大量軍火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國際局勢的衝突。
《衛報》稱,海灣國家從美國等國家進口的軍火日益增多,加劇了地區衝突。而且,包括沙特、阿聯酋、卡塔爾在內的多個國家還計劃向美國等西方國家購入更多先進的武器,加強武裝力量,大有掀起地區軍備競賽之勢。
軍火市場的火爆,折射出的是世界局勢的不安寧。武器無法帶來永久的和平與安全,巨量軍火的全球流動只會為國際局勢增添動蕩因子。軍火銷售火爆,有人從中牟利,而戰亂地區的普通民眾卻不得不承受最終的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