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搬出來的好日子——聽“閩寧村”老支書講那移民搬遷的往事
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楊洲 胡俊 馬建寧 蔣萍)近半年來,“閩寧鎮”成了寧夏名副其實的“網紅”,它不尋常的成長歷程和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一度成為各大網絡媒體的頭條。要説親眼見證並參與過閩寧鎮建設全過程的當屬“閩寧村”老支書謝興昌,他被稱為閩寧鎮的一本活“鎮志”。
春節臨近,記者懷著崇敬之情來到閩寧鎮福寧村,專程採訪這位老支書。
謝興昌向記者展示他和鄉親們同習近平總書記的合影。
“要啥有啥,日子過得比城裏人還幸福!”
福寧村位於閩寧鎮東南,走進村裏,寬闊筆直的水泥路上車來車往,其中不乏寶馬、奔馳等高級小轎車。街道兩旁,是錯落有致的新式平房,謝興昌家便臨街而住。見記者前來採訪,62歲的謝興昌熱情地招呼大家進屋。他家的院子不是很大,卻很整潔,院子的北邊和西邊,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鍋爐房等依次而建,井然有序。走進客廳,融融暖意撲面而來,正面墻壁上的兩排新式暖氣片很是醒目。“用它取暖,乾淨、省心還效果好。”謝興昌開心地説。謝興昌雖然住的是平房,但房間的裝修及陳設卻十分講究,光潔的地磚、漂亮的茶几、時尚的布藝沙發,機頂盒、寬頻一應俱全。
“你看看,現在家裏要啥有啥,電腦、電視、自來水樣樣不缺,日子過得比城裏人還幸福!這都是黨的惠民政策好呀!”説起現在的好日子,謝興昌沉浸在喜悅和幸福之中。
走出大山,告別靠天吃飯的苦日子
謝興昌是最早一批從寧夏南部山區西吉縣王民鄉紅太村搬遷到閩寧鎮的移民。談起移民搬遷的往事,謝興昌難掩心中的苦澀:“我的老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那裏十年九旱,自然條件十分艱苦,一畝地種下60斤小麥種子,收回來的還不到50斤,且都是秕的。即使遇上風調雨順的好年份,一畝地最多也才打下三四百斤糧食,一家老小常常連肚子都吃不飽。”最讓他難忘的是,因為家裏窮得買不起鹽,一家人曾連續兩個月吃著沒有放鹽的白水飯。
窮則思變。1996年,謝興昌從廣播裏聽到國家出臺的有關富民政策,心情非常激動,就思謀著搬出大山,改變靠天吃飯的苦日子。當年夏天,他帶著10位鄉親先後到紅寺堡、大武口、鎮北堡等地尋找夢想中的脫貧致富之地,幾番奔波,最終看上了位於永寧縣西側、賀蘭山東麓的這片戈壁荒灘。經過一番認真考察,他決定在這裡安家落戶。
謝興昌回憶道,當時這裡真的是天上不飛鳥,地上不長草,冬春季節常常是風吹砂石滿地跑。可細心的謝興昌注意到,雖然當地荒涼偏僻,但地勢平緩,尤其是附近玉泉營農場種植的玉米、高粱等作物長勢良好,原因是能灌上黃河水。這給了謝興昌莫大的信心。
説搬就搬,謝興昌成了第一批在戈壁荒灘上安家落戶的人。在謝興昌的帶動下,一批批家鄉親朋陸續來到這裡尋找致富夢。這塊人跡罕至的戈壁荒灘因此被當地人稱為玉泉營移民吊莊。“當時建房子時,臨時搭起的帳蓬常常被狂風刮倒,有時飯剛剛做好,一陣大風吹來,好好的一鍋飯就被沙石攪和了。”謝興昌回憶説。當時一起出來的同鄉苦笑道,還是回去吧,這裡跟咱窮山溝有啥兩樣啊?老謝給他們打氣:“等著吧,國家的好政策一定會支持咱們的!”
惠民政策,助移民群眾走上致富路
機遇從來都垂青有準備的人。1997年4月,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第二次聯席會議在銀川召開,這次會議決定,福建省連續三年每年從財政拿出1500萬元,用於雙方議定的扶貧協作項目,共同在玉泉營西吉移民吊莊建設“閩寧村”。當年7月15日,玉泉營移民吊莊正式更名為“閩寧村”。在政策的號召下,這一年先後有1100戶、6000人從西吉縣搬遷到閩寧村安家落戶。
謝興昌家大門外就是寬闊的馬路。
1998年,謝興昌因為敢想敢幹,被村民推選當上了“閩寧村”村支書。從此,他帶領移民群眾開始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征程。在福建對口幫扶幹部的支持帶動下,他們從最初學習種蘑菇和種枸杞,到後來種葡萄和養黃牛,日子越過越紅火。不少移民群眾通過參加當地政府組織的技能培訓,搖身一變成為産業工人,在當地的葡萄酒莊、光伏企業上班,月收入都在三四千元。
20年發展,敢叫日月換新天
“走出大山,思路就活了,機遇也多了,感覺總有做不完的事,賺不完的錢,你説日子能過不好嗎?”謝興昌感慨地説,即便是種枸杞,一畝地年收入都在6萬元左右。農閒時節,還可以在家門口打工掙錢。總之,那個時候,人人都在忙掙錢,謀發展,似乎沒有閒下來的時候。“如今的“閩寧村”升格為閩寧鎮,生活在這裡,每天你都能感覺到它發展的強勁脈動,包括人的變化和城鎮的變化,不得了啊!”
來自閩寧鎮政府的統計數據顯示,從1997年到2017年,20年過去了,閩寧鎮從昔日風吹石沙跑的戈壁荒灘,變成了良田萬頃、瓜果飄香、樓房林立、設施完善的特色小城鎮。移民群眾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從開發建設初期的500元,到2016年的12000余元,增長了整整20多倍。
謝興昌一家人合影。
“如今,鄉親們家家戶戶住新房,買汽車,我們這個大家庭每年也有20多萬元的收入,孩子們不僅在銀川城裏買了樓房,還買了小汽車,日子跟過去比那可真是天壤之別。”説到開心處,謝興昌拿出了他和鄉親們同習近平總書記的合影。他自豪地對記者説,去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寧鎮視察時,他還向總書記彙報了村裏的巨大變化。總書記非常欣慰地對大家説:“閩寧鎮探索出了一條康莊大道,我們要把這個寶貴經驗向全國推廣。”
短短20年,在歷史的長河裏只是一瞬。但對於閩寧鎮的移民群眾而言,那可是一段戰天鬥地、艱苦奮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崢嶸歲月。如今,閩寧鎮6萬群眾又開始向著建設“四個樣板鎮”(即東西合作扶貧的樣板、生態移民的樣板、美麗鄉村的樣板和農村改革的樣板)的新目標進發。
結束採訪,在返回的路上,記者看到201省道兩旁的葡萄園裏,整齊的佇立著一排排水泥葡萄架,它們如同哨兵一般,靜靜地守護著閩寧鎮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