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祁連山生態遭破壞 黑河成"下水道""垃圾場"

2017-01-16 16:43:10|來源:央視網|編輯:李邵鵬

  央視網消息: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是我國西北最重要的生態屏障,由於生態破壞嚴重,2015年9月環保部對張掖市等三部門進行了約談並要求整改,而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在上個月底剛剛結束對甘肅省的督察後發現,祁連山生態破壞問題依然嚴重,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遭受掠奪式開發,而問題又長期得不到解決,記者隨同環保部生態、遙感、監察等多位專家一起赴祁連山進行了調查。

  被截流的黑河水 只應景檢查的生態水

祁連山黑河現狀

  作為西北地區最主要的涵養水源區,祁連山擋住了來自北方的風沙,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成為整個河西走廊的“生命通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黑河是保護區內最主要的水源,近年來在這條河上架起了近10座水電站,基本都是採取攔壩建庫,用山洞進行引流的方式來發電,徹底改變了水流的走向,按照《自然保護區條例》和《環評法》的要求,水電項目在運行中都必須向原有河道下泄一定的生態水,但為了盡可能多地用水發電,在記者所調查的兩座水電站中,對於法律規定放生態水的要求置若罔聞。

記者暗訪水電站員工

  在甘肅省最大的水電企業——甘電投下屬的龍二水電站,記者注意到這家公司要求放生態水的日期恰恰就是中央環保督察組來到甘肅之後。甘電投龍二水電站工作人員表示,以前沒有接到過這個放生態水的通知,沒接到通知員工不能私自亂放,否則就是違反公司規定。照這位值班人員的説法,不開生態水,確實是守了公司的規定,違反的卻是國家的法律。在小孤山水電站記者看到了相似的一幕。記者對水電站運行記錄進行核對,發現所謂的放水的“那幾天”也恰好就是中央環保督察組來現場檢查的日子。

小孤山水電站的放水記錄

  在甘肅省的整改報告中都無一例外地註明了整改辦法就是“加強監管”,但是真的加強監管了嗎? 很明顯,環保部門的監管是缺位的,水電項目不按規定放生態水嚴重違反環保法規,而保護區的負責人表示,他們眼看著這種行為發生也無能為力。

  母親河成“下水道”“垃圾場”

  祁連山地跨河西五市,林業、農牧、水利、地礦等部門多頭管理最後導致誰也不管,一個擁有22個管護站,1400多管護人員的保護區管理局卻對這些問題難有作為。

正在排放污染物的工業企業

  在離祁連山保護區的邊緣不足兩公里的地方,記者發現一家叫做巨龍鐵合金的工業企業完全直排,未經任何處理的煙氣直接飄進保護區,環保部監察人員感慨不已,這種場面發生在大白天已經多年未見了。

  記者到祁連山保護區的時間是2017年的1月6日,離中央第七環保督察組2016年12月31日離開僅僅不到一週的時間,在整改期間這樣違法直排,實在是觸目驚心。在祁連山裏最大的工業項目就是水電站,作為清潔能源,保護區內水電項目更應當保護好水源,但記者路過石廟水電站,卻發現水源遭污染的情況。

水電站裏水源遭油料污染

  除此之外,調查人員又在河道邊發現了焚燒垃圾的現場,從殘留物判斷,這是國家嚴令禁止的危險廢物。石廟水電站隸屬於張掖市甘州區水務局,就是這樣一個大型水電企業,在處理各種工業廢物的時候,竟然把黑河這條滋潤整個河西走廊的母親河當成了“下水道”和“垃圾場”。

  整而不改拷問“生態追責”

  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對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督察後,已排查出違規項目近200個,記者從督察組獨家了解到,其中一些部門的違規審批造成了重大環境隱患,仍然有部分項目整改不到位。

  《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規定,無論是核心區、緩衝區還是實驗區,都不允許礦産開發,已有的要進行拆除。2015年9月,環保部約談張掖市政府時指出:保護區內礦産資源開發活動明顯,保護區內所有工礦企業都應立即停産取締或逐步退出生産。約談一年後,環保部衛星中心在對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人類活動變化情況進行跟蹤遙感監測時,仍然發現多處工礦用地規模發生了擴大。

本應關停的礦區絲毫沒有拆除的跡象

  根據坐標定位,記者來到了位於甘肅省永昌縣的馬營溝煤礦下泉溝礦區,發現礦區1號井的設施完好無損,與山坡上的天然林近在咫尺,採煤的傳送帶、軌道車、變電站等設施沒有拆除的跡象。衛星遙感監測發現的這片新增建築就位於工人生活區。記者發現,這家煤礦在五年前就接到上級要求,逐步退出生産,但是礦主從未放棄恢復生産的努力,擴建礦工宿舍,就是為了等待機會再次開工。在守礦人提供的一份值班表上,我們發現了礦主的名字,從守礦人和礦主的通話中記者看到了其中的玄機。

  除了部分礦點和水電項目整改不到位,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在甘肅督察期間還發現了部分主管部門存在以下問題:寶瓶水電站未按照環評要求保證下泄流量設施和監控計量裝置,甘肅省環保部門違規通過驗收。2015年環保部對張掖市政府的約談中指出大海銅礦問題突出,甘肅省國土資源廳仍然向大海銅礦發放了探礦許可證。甘肅省林業部門違規向位於實驗區的天祝縣冰河溝和石門溝金沙峽旅遊項目發放行政許可,致使草原退化。張掖市政府未按照環保部約談要求制定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沒有按要求對位於緩衝區的寺大隆二級電站進行依法取締關閉,造成4.5公里河段斷流。

  編後語:生態破壞嚴重,祁連山老百姓怎麼辦?子孫後代怎麼辦?這兩個大大的問號,不僅是祁連山一個地方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我們大家都應該重視的生存問題。

  原標題:甘肅祁連山生態破壞調查:母親河成“下水道”“垃圾場”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