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東北經濟·專家談】遼寧經濟何以涅槃重生
為振興東北,中央接連出臺相關政策予以支持,各界人士積極獻計獻策,東北也在拼搏努力。那麼,現在東北的情況到底怎樣了?
2017年初,筆者有幸參加中央網信辦組織開展的“直擊東北經濟”媒體採訪活動深入到遼寧一線工廠企業進行實地考察,真切感受東北經濟的實際與希望。在我看來,當前東北經濟已出現了積極向好的跡象。
以此次調研考察的遼寧為例。遼寧省委、省政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大力優化軟環境,積極推進簡政放權。在此過程中,遼寧把改善營商環境作為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內容,甚至上升到地方立法的高度,提請省人大頒布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了七批次的專項整治行動,取消、下放了356項省級行政職權 ,14個市組建了行政審批服務局,省直40個部門422項審批事項進入了政務服務中心,其中30%做到即來即辦。並啟動了新一輪的機構改革與職能調整。其中,有幾個數字值得一看,一是精簡處室85個、減少領導職數192名,核銷人員編制100余名;二是收回了事業單位編制1.5萬名。
正是在遼寧省委、省政府的積極努力下,遼寧的經濟發展取得了不俗的成就。2016年前11個月,遼寧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199.3億元,增長3.4%,扭轉了此前兩年巨幅下滑的趨勢。此外,一系列先行指標也出現了企穩向好的跡象,工業用電量在連續23個月的負增長後,從8月份開始正增長,12月份增長11.1%,全年累計增長1.37%。當月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結束了連續51個月的下降,由降轉升。貨運量增長3%、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2.6%。
此外,遼寧還積極推進國企改革。作為首屈一指的工業基地,遼寧長期以來都是我國工作母機的主要製造基地。相對於面向最終消費者的一般製造業,遼寧製造業更多地面向工廠、面向企業,在整個産業鏈中處於更加上游的位置。也正因為如此,終端消費需求的變化傳導到這類裝備製造業所需要的時間更長,但衝擊卻更猛烈、更痛苦。
因此,要重新恢復遼寧製造業的行業地位,就必須對市場需求變化更加敏感並積極應變,要從以前“等客上門”轉變到“上門拜客”。筆者參觀的瀋陽機床廠,就是遼寧國企成功改革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瀋陽機床廠投入了大量研發力量,積極學習先進技術,開發了i5智慧機床,堪稱“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升級的獨家樣本。智慧機床能夠滿足企業的個性化定制需求,通過行動電話或電腦即可下達各項指令,堪稱“指尖上的工廠”。同時,這種遠程控制模式也使得售出的機床始終處於母廠的服務範圍之中,有效地增加了供銷雙方之間的聯繫,不僅生産而且服務,進而在製造業的基礎上衍生出服務業。
從簡政放權到精簡機構人員,從較多依靠文件到更多依靠市場,我們看到遼寧省委省政府竭盡所能管住管好“有形之手”、改善營商環境。從製造到服務,從單體工廠到網絡節點,我們看到瀋陽機床廠在老工業基地謀求轉型升級的艱難蛻變中,走出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
鳳凰涅磐,浴火重生。遼寧在路上!(馮俏彬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