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聚正能量,讓網絡空間釋放更多善意
近日,由國家網信辦指導,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主辦,人民網、央視網、中國新聞網、中國青年網、環球網五家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承辦,部分主要商業網站參與協辦的2016年度“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精品評選活動正式拉開大幕。
“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精品評選活動設置“百名網絡正能量榜樣”、“百篇網絡正能量文字作品”、“百幅網絡正能量圖片”、“百部網絡正能量動漫音視頻作品”、“百項網絡正能量專題活動”五個評選項目。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互聯網進入中國至今,20多年間,中國的網民總數達到7.1億,手機網民規模達到6.56億。互聯網傳播讓中國人獲得了一個信息傳遞、表達訴求的便捷渠道。 “網聚正能量,共繪同心圓”,這是本屆“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精品評選活動的主題,也映射著全社會對於網絡環境清朗健康的期許。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互聯網時代,網絡空間中,人們的思想空前活躍,個性得到充分張揚。但是,或為了謀取個人私利,或為了情緒宣泄、製造影響,隱匿身份的網絡傳播讓一些人利用互聯網傳播不良信息,甚至進行違法犯罪活動。
網絡詐騙、人肉搜索、網絡泄憤等等,虛假與戾氣在網絡空間滋生蔓延,勢必激化社會矛盾,增加社會不信任感。
培養一個健康清朗的網絡環境,讓網絡空間釋放更多善意,可以説關係著我們每一個網民的切身利益。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聚正能量,需要加快網絡道德與法治的建設,激濁揚清,彰善癉惡。
網絡空間不應成為無規矩、無底線、無人管的空間。當前,網絡謠言層出不窮,網絡詐騙花樣翻新,人肉搜索、人身攻擊以“伸張正義”名目來包裝,這些都呼喚著更為完善的互聯網法治建設。
互聯網行業發展迅速、競爭激烈,新産品、新業態日新月異,信息發佈者應有哪些權利義務,信息收集者應遵循什麼樣的行為規則,迫切需要立法來規範並加以完善。
網絡文明要護航,更要引航,網聚正能量,需要更多互聯網媒體與網絡大V的責任和擔當。
當前的網絡空間中,一些網絡平臺為了博得受眾眼球,追求商業利益,傳播低俗、虛假的信息,或者放棄判斷與理性,製作聳人聽聞、斷章取義的標題,炒作“衝突話題”。伴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眾多網絡傳播載體的出現,人們越發對海量的網絡信息産生了糾結與焦慮。
互聯網行業要履行社會責任,加強行業自律,積極傳播健康向上的正能量信息,向網絡空間傳輸正確的價值導向。作為網絡輿論意見領袖的一些公眾人物,更需注重自己在網絡中的言行,在每一次轉發與評論中,都能保持客觀理性,都能秉承社會責任。
營造清朗健康的網絡環境,網聚正能量,歸根結底需要每個網民培養成熟理性網絡素養。
中國的網絡文明建設需要7.1億網民的共同參與。從“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教師”張麗莉等諸多“最美草根”在網絡走紅,到地震救援、抗洪搶險中“刷屏”的網絡愛心接力,我們的網絡空間中,其實從來不缺正能量傳遞。
如同現實生活我們強調“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一樣,網絡空間中,哪怕只是一次轉發,一句評論,一個跟帖,我們能否做到遇浩然正氣弘揚,見歪風邪氣鞭撻,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對待網絡文明的態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