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東北經濟】切換動力以創新破解東北“困境”
編者按:近兩年來東北經濟陷入疲軟,外媒寫了一篇又一篇關於中國東北經濟萎靡的觀察評論文章,為遠在千里之外的黑土地操碎了心。東北經濟怎麼了?新一輪東北經濟振興怎麼幹?為解答這些疑問,1月9日至14日,由中央網信辦指導的“直擊東北經濟”主題活動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同步展開。由網絡媒體和權威專家組成的聯合採訪團分赴東北三省實地調研以求解東北困局“新藥方”。光明網以下刊發第六篇“直擊東北經濟”系列專家約稿以饗讀者。
作者: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朱 宇
東北振興戰略實施10多年來取得了豐富的階段性成果,為推進新一輪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但是,在當前全國經濟新常態形勢下,作為老工業基地的東北地區受“三期”疊加影響,傳統産業結構和計劃經濟體制機制遺留問題等深層次矛盾進一步凸顯,能源、鋼鐵和傳統裝備製造業因外需不足、投資拉動減弱而遭受嚴重衝擊,造成整體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積極破解這一難題事關我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實現,事關我國周邊和東北亞地區的安全穩定,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不幹則已,幹就一流。追求完美,永不停步。” 圖為黑龍江省綏化市昊天玉米開發有限公司的宣傳標語。近年來,黑龍江開始發力食品深加工領域,這家公司被黑龍江省科技廳確定為“視頻精加工高新技術産業基地”。 光明網記者張琳/攝
抓振興:打好組合拳
“東北振興”是相對於“西部開發”“中部崛起”而言的,而“東北振興”“西部開發”“中部崛起”又是相對於東部沿海地區率先發展而提出來的,貫徹的是協調發展理念,屬於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佈局的範疇。2003年以來,中央為支持東北振興出臺的系列政策,為東北地區努力破解發展難題,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發揮了關鍵性作用。但是,東北地區體制性、結構性、資源性等深層次矛盾有待進一步解決,已經取得的成果有待進一步鞏固,加快振興的巨大潛力有待進一步發揮。雖然講“全面振興”,但東北地區突出的還是老工業基地經濟騰飛問題,尤其是用先進技術改造,用信息化、綠色化和服務化提升,推動傳統産業向中高端買進,提高産品品質,增加有效供給,把存量資源轉化為增量要素。從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固有矛盾和實踐過程看,東北振興的主體雖為四省區地方政府,但關鍵仍在中央政策紅利。因為“振興”主要解決的是盤活存量問題,而東北的存量資源主要集中在工業和國企,特別是央企。
東北振興更多涉及的是體制性、歷史性矛盾。按照習總書記要求做好“老字號”“原字號”和“新字號”三篇大文章,必鬚髮揮好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一是中央政府應繼續加大對東北振興的扶持力度。不僅要通過增加轉移支付等渠道,為東北地區承擔必須承擔的改革成本,尤其要通過強化政策保障和資金整合,使東北地區早日重新回到全國最發達地區的行列。一定意義上講,甚至並不需要特殊的政策傾斜,只需進一步提高政策扶持含金量。譬如,比照西部政策,在東北振興未來15年間(2030年),所得稅由25%減少到15%;比照上海等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點政策,儘快啟動建立中俄自貿區,先行先試,積累經驗,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深化對俄合做。
二是地方政府應千方百計、凝心聚力抓振興。一方面要發揮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精神,抓好組織實施和推進落實,做好自己的功課,持續釋放中央支持東北振興的政策紅利;另一方面,東北四省區應學會抱團取暖,協作聯動、合力攻堅,要在科技創新、産業升級、市場體系和開發優勢資源上尋求“協同”,共同應對和破解經濟壓力帶來的挑戰。
促發展:靠創新驅動
回顧過去,東北地區主要依靠資源等要素投入和規模擴張的粗放型發展方式推動經濟增長。在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下,東北又走到一個新的歷史關口——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抓住新一輪東北振興機遇,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瓶頸問題,靠什麼?關鍵靠創新,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只有通過打好“創新牌”,才能打贏振興發展的攻堅戰。創新驅動的本質是指依靠自主創新,充分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大幅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的貢獻率,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不僅資源環境約束加劇,也開始出現勞動力特別是技能勞動力短缺約束,且應世界經濟低迷,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也明顯減弱,提高出口産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顯得更加緊迫。這就要求推動經濟增長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東北地區怎樣實現這一新舊增長方式轉型、新舊發展動能轉變,在未來發展中重新回到引領型發展的位置?答案要切換動力,一定要靠創新驅動。東北地區要破解目前的困境,就必須把創新驅動作為核心戰略和總開關牢牢抓在手上。哈爾濱、長春、瀋陽和大連要率先創新,給東北全域提供支撐,尤其是要充分發揮四城市的率先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形成“4+X”的區域創新格局。東北四省區應按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佈局,找準定位,揚長補短,不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形成分工互補的區域創新整體,成為帶動全域創新發展的引擎,在推動科技創新、産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産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中贏得未來。
這家位於黑龍江綏化市食品産業大園區的冰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定位於智慧化生産加工,于2014年10月正式生産,是黑龍江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工廠化生産杏鮑菇企業。目前日産菌包4萬袋,出成品菇16萬噸,菇芽、菇片4萬噸。
想崛起:靠開放市場
實踐表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準的高低,與市場化水準的高低呈正相關關係。所以,構建統一開放大市場和競爭有序的營商環境,有利於推動東北地區創業創新、激發社會創造力。近年來,東北地區以商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圍繞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推出了許多重要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至今,東北仍然是計劃經濟時代遺留官僚主義比較嚴重地區,改革動力不足,市場化程度很低。有資料顯示,東北地區的市場化程度總指數低於東部沿海地區,在內地31個省份中遼寧省排名第10位,吉林省第18位,黑龍江省第21位。
而在政府與市場關係的市場化指數方面,遼寧省排第15位,吉林省第20位,黑龍江省第27位。實踐也表明,市場化制度改革在推動各地區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快市場化改革,在觀念和行為上擺脫對傳統計劃經濟的依賴,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根本出路,加快市場化進程,不僅有利於打破舊的經濟體制束縛,加快企業向真正的市場經營主體轉變,而且也有利於加速東北地區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非公經濟發展,實現産品和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重構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新格局。
為此,我們應該反思的是,為什麼東北地區過去十幾年國企改革沒有取得實質性進步,民營經濟成長緩慢,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依然習慣於在舊的邏輯中打轉轉?經驗告訴我們,東北老工業基地蓄勢崛起的根本出路在於加快市場化制度改革。(編輯: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