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中的“中國方案”新思維: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7-01-19 21:25:19|來源:人民網|編輯:杜軍帥

圖片默認標題

  本次冬季達沃斯年會上,習近平主席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第一次出席該年會併發表演講。習主席再次強調了他曾多次表述的“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出各經濟體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民族國家“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這充分體現了基於全球現實理性判斷而上升為共贏思路的“中國聲音”、“中國方案”所內含的新思維:摒棄你輸我贏的舊思維,在順應和引領全球化中共創人類社會的美好未來。

  如何看待“命運共同體”這一命題?筆者認為,就是要尋求在整個世界上所有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相互關係處理中,如何形成盡可能全面的合作,以及實現以現代化為趨向的全球經濟和社會治理的優化。

  從哲學角度來看,要從各個經濟體的“共性和個性”並從這個視角上來深入理解它。現實生活中相互之間必然有合作,也必然有競爭;客觀上存在著各個經濟體之間的共同利益,也必然存在著不同的訴求,會出現分歧、摩擦,甚至一些局部的衝突。習近平主席使用的“命運共同體”概念,是在人類文明已經推進到的“包容性發展”這個前沿概念上的具體表述。

  所謂“命運共同體式”的發展,就意味著無論是發達的還是欠發達的各個經濟體、各個民族國家之間,必須努力地“求同存異,擴同減異”,擴大相同點而減少差異點。當然不可能完全消除差異,但是總體的取向是爭取共贏、多贏。關於人類文明發展的主流,中國著名學者費孝通先生曾經總結過一個趨勢,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美,在這裡講的是對個性優點與偏好的推崇和肯定,別人的美你也要努力理解和尊重。而大同理想,是中國在古老文明形成的時代裏就給出的概念,多少世代的人類,總在尋求走向大同的可能性。

  這裡面,有同有異。“同”的是什麼?我認為,各個民族國家的這些社會成員,他們都是人,人性自有相通之處,這是哲理上必須肯定的共性、共同點。對這種共同點,中國一位很有影響力的學問家、著名學者錢鐘書先生曾總結為“東學西學,道術未裂,南海北海,心理攸同”,這個“道”和“術”講的應是對規律的總結和對於發展方式方法的認識。無論你是在南北何方,畢竟有共同的心理,都是人,在這個人的立場上,都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都要推崇一些基本的理性。

  務實地説,這個“命運共同體”理念對接到實際生活裏,就是我們需要認識到生産力和科學發展走到現在的“核威懾”時代,人類社會這種求同的可能性及其在趨向上的必然性已明顯提高:“核威懾”時代和信息時代,已使得第三次世界大戰出現的可能成為極小概率事件,雖然某些局部我們還看到戰爭等嚴重的衝突,但是總體而言人類對於避免一個悲慘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前景的信心,在不斷提升。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成為大概率事件,具有客觀的物質條件支持和科學發展的基礎。

  正因為如此,中國也就順天應人地在改革開放時期,由鄧小平在設計“三步走”現代化戰略之時,非常明確地強調“要抓住機遇”,因為進入這個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給中國人提供的機遇就是一心一意謀發展,抓住經濟建設為中心“一百年不動搖”,從而積極尋求在“工業革命”以來落伍、落後之後,大踏步地跟上時代的機遇。

  事實上,中國也必須認同和順應人類文明發展中的大勢和主流,即孫中山先生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具體而言,這些只能順應不可違拗的大潮流,是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信息化,以及法治化與民主化,只有順應、跟上這樣的世界潮流,才可能實現中國的現代化。“中國夢”跟其他經濟體中人們的夢想是相通的,就像前幾年習主席訪問美國時所説的,中國夢、美國夢是相通的。在相通這一方面看就是共性的,具有“同”的客觀依據。

  那麼,“異”又是什麼?顯然,各個經濟體之間的“異”有很多,不同的歷史,不同的地理條件與資源稟賦,不同的文化、宗教,不同的國情和發展的制約條件等等。所以,在“同”的認識之下,還必須正確處理這個“異”的問題。

  作為新供給經濟學研究群體,我們特別推崇的一個抽象出來的概念,就是中國的現代化必須“守正出奇”。在順應不能違拗的世界潮流的前提下,我們不能認為把其他市場經濟體的已有經驗、還有我們過去探索中已經形成的一些初步經驗繼續使用就可以讓中國實現現代化,沒有這麼簡單的事情,中國必須在發展的不同階段上,面對種種國情制約和特殊的矛盾、特定的挑戰,尋求在“守正”之後還要以成功的創新來“出奇”制勝。

  中國怎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大踏步地跟上時代所面對的迥異於其他經濟體的問題?在筆者看來,別的經濟體的任何經驗,都不可能直接套用到中國來破解這個“非常之局”,只有中國人自己成功地尋求到“供給管理”概念下的非常之策,在守正之後還要成功地出奇,才可能真正走上越走越寬的現代化之路。

  爭取成功的創新,當然就意味著可能有失敗的風險。但是中國的現代化必須經受能否成功創新而個性化“出奇”的考驗,別無選擇。

  畢竟人類文明要尋求的是“求同存異”而“擴同減異”,越來越多的交流和理解,可促使大家一起在人類文明有可能走向“美美與共”的路徑上,尋求我們更多的合作,以合作來尋求人類都認同的社會成員“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夢想照進現實。這就是我們在中國尋求“和平發展”、“和平崛起”現代化道路上,值得與世界各國交流去進一步認識的“命運共同體”中“同”和“異”關係所應有的內涵與導向。

  (賈康 作者係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