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局:中國跨境資金流動將朝著均衡收斂
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 題: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將朝著均衡收斂——外匯局發言人展望今年外匯形勢
新華社記者吳雨
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頻繁、外匯儲備連續下降,引發社會關注。在美國新政府的政策不確定、美聯儲加息步伐或加快的背景下,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將呈現哪些新趨勢?外儲是否要死守“3萬億”關口?19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對這些問題做出了回應。
跨境資金流動結構顯現積極變化
“美國新政府的政策、美聯儲加息以及其他各種不確定因素,都可能時不時擾動國際金融市場,這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需要持續面對的客觀環境。”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説,“不過,一些有利於我國外匯收支趨向均衡的積極因素已開始顯現。”
在她看來,近期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結構發生了積極變化,境內主體繼續增加對外投資的同時,境外主體對我國的投資已由凈流出轉為凈流入。“在經歷了一段時期的對外債務償還後,境外資本又開始總體凈流入我國。外國來華證券投資去年二、三季度凈流入均超過200億美元,外債餘額也從二季度起由降轉升。”王春英説。
隨著境內主體資産負債調整更趨平穩,境外債務償還趨緩、借債需求回升,我國化解外部影響跨境資金流動的能力得到提升。“對比2015年底和2016年底兩次美聯儲加息,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受到的影響是有所減弱的。”王春英説。
近期,美元指數較年初總體回落,美元匯率有所波動,市場對於美元長期走勢存在疑問和分歧。對此,王春英錶示,“美聯儲加息的進程以及美元走強的趨勢仍有待觀察,但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我們最有力的應對是做好自己的事。”
王春英指出,支撐一個國家跨境資本流動的根本因素是自身經濟狀況。目前,我國經濟增速在世界範圍內處於較高水準,財政狀況相對良好,金融體系總體穩健,經常賬戶持續順差,儲備規模仍高居全球首位。
數據顯示,2016年,銀行結售匯逆差3377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3053億美元,特別是去年四季度跨境資金流出壓力總體低於2016年年初水準。“從未來形勢看,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將朝著均衡收斂。”王春英説。
外儲將圍繞合理區間上下波動
去年1月以後,外匯儲備餘額降幅開始明顯收窄,在一些月份還出現回升。儘管全年降幅較2015年明顯減少,但2016年我國外匯儲備餘額下降3198億美元至30105.17億美元,距“3萬億”關口僅一步之遙。
對此,王春英錶示,各種金融指標數據上下變化都是正常的,沒有必要對某個數值過度關注。從對外支付能力和債務清償能力看,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仍是十分充裕的,能夠很好地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王春英介紹,一方面,外匯儲備需要至少滿足3個月的進口,目前這部分外匯需求約4000億美元;另一方面,外匯儲備需要覆蓋100%的短期外債,目前本外幣短期外債規模為9000億美元左右。
隨著我國企業和個人經濟實力增強,民間部門多元化配置資産的需求也在增加,外匯管理部門多次提出“藏匯於民”。從國際投資頭寸表看,截至2016年9月末,我國民間部門對外資産佔全部對外資産的49.7%,較2015年末上升4.5個百分點。
“過去對外資産中儲備佔比較大,現在民間部門佔比上升,使得民間部門的對外資産和對外負債平衡度和匹配度趨向改善。”王春英錶示,滿足民間部門增持對外資産也不一定全靠外匯儲備。我國經常賬戶持續順差,跨境融資、市場開放等政策也便利了境外資金流入,這些都可以成為境內主體增持境外資産的資金來源。
“未來我國外匯儲備仍將圍繞合理區間上下波動。”王春英錶示,近期民間部門增持外匯資産與美元走強有關,但美元走勢本身存在不確定性,不可能單邊波動只漲不跌。與此同時,人民幣匯率也會得到國內經濟基本面的支撐,這意味著民間部門可能調整本外幣資産負債結構,使其外匯收入再向官方儲備轉移。
個人日均購匯環比有所回落
今年年初,外匯局加強了對個人購匯的申報要求,引發外界關注。王春英重申,個人年度5萬美元的購匯便利化額度沒有變,依然能夠滿足絕大部分人的經常項下實際需要;超過便利化額度的購匯需求,憑有交易金額的真實性證明材料在銀行辦理,不存在任何障礙。
外匯局的監測數據顯示,政策實施以來,全國各地個人購匯總體平穩。從今年1月份看,個人日均購匯環比和同比均有所回落。
王春英錶示,改進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主要是為了加強事後核查,對有關違規違法行為加強管理和處置,提高對真實需求者的用匯保障能力。
“過去,我國個人購匯管理中存在一些漏洞,致使存在違規、欺詐、洗錢等行為,擾亂了正常交易秩序,對廣大遵守個人購匯規定的居民形成利益侵蝕。”王春英錶示,改進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主要是細化申報內容,明晰個人購付匯應遵循的規則和相應的法律責任,強化銀行真實性、合規性審核責任。
外匯局表示,今年將對虛假申報、騙匯、欺詐、洗錢、違規使用和非法轉移外匯資金的個人和銀行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規違法行為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