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新春見聞:“鐵路廚師”舌尖上的“春運”

2017-01-22 09:44:24|來源:中新網|編輯:范琪妍

  當天津開往邯鄲的K7745次列車駛入石家莊站臺時,張立軍早已將備好的十幾箱食材摞在一旁,靜靜等待。在接下來往返五天的旅程中,張立軍要用這些食材烹調菜肴,填飽歸鄉人的胃。

  為期40天的中國春運大幕已于13日拉開,整個春運期間全國春運旅客發送量預計將達到29.78億人次,其中鐵路3.56億人次。

  張立軍是K7745和K220次列車上的一名廚師,24歲就上了火車,從洗菜、洗碗做起,再到切菜、炒菜,如今已成為領班廚師。彈指間,張立軍已經在火車的廚房裏度過了36年的光景。

  20日,恰逢中國傳統“小年”,張立軍特意準備了面和餡,“過節了,包頓餃子,讓旅客在火車上感受‘年味兒’。”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僅有兩趟火車往返于北京和重慶之間,川東地區數以百萬計的務工人員進京打工和返鄉都只能選擇乘坐這兩趟列車,張立軍當時值乘的直快189/190次列車便是其中之一。

  “那趟車是有名的超員車,春運期間,列車都會擠滿返鄉的農民工。”每逢過年,張立軍和他的餐車班子會給旅客們準備好熱乎乎的餃子,一起推著餐車走到旅客中間,和來不及回家守歲的人們一起吃頓團圓飯。張立軍認為,對於外出務工人員來説,過年吃上一頓餃子便是對鄉土情意最好的追溯。

  張立軍回憶説,為了準備節日的餃子,他常常從早忙到晚,包餃子會包到手酸。由於張立軍當時值乘的列車是“綠皮車”,廚房做飯只能依靠燒煤,因此,張立軍不僅擔負著廚師的重任,還要兼任鍋爐工。

  受糧食供應和生活水準的影響,那時的餃子以豬肉白菜為主,但“餡裏的肉卻少得可憐”。張立軍認為,中國人吃餃子是為了表達對團聚的美好寄託,餃子是什麼餡便不再重要。

  到了上世紀90年代,鐵路部門加大“綠皮車”的淘汰和改造力度,“綠皮車”逐漸被先進的空調客車替代。張立軍被調到石家莊到上海的空調車上當廚師。那時,餃子餡肉多了,還添了幾種蔬菜。

  2009年,張立軍來到K7745次列車當領班廚師。火車廚房經歷了從煤到電的轉變,還配備了電磁爐、冰箱、抽油煙機等電器。而此時的餃子餡,也有了新變化。除了豬肉白菜,張立軍又推出了香菇蝦仁餡和三鮮餡。“現在什麼都能吃得起,人們反而更加重視養生和健康,我們的餃子餡也要‘與時俱進’。”

  今年除夕,張立軍又將在火車上度過,從24歲到餐車工作至今,張立軍沒有缺席過一次春運,2017年春運將是張立軍工作期間的最後一次春運。

  “人們都説‘舌尖上的中國’,可我認為要想了解中國,就一定要感受一次春運。”張立軍説,正是千百年來中國人對故鄉不可割捨的牽掛,才驅使人們不遠萬里踏上歸途,只為吃上一頓團圓飯。

  (原標題:新春見聞:“鐵路廚師”舌尖上的“春運”)

標簽:春運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