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國內冗雜條款被指阻礙農民團體從中澳自貿協定獲利
【環球網綜合報道】《澳大利亞人報》1月23日刊登澳大利亞“食品與雜貨委員會”首席執行官加裏﹒道森和澳大利亞“全國農民聯合會”首席執行官托尼•瑪哈的聯合署名文章,指責由於澳大利亞政府部門工作過程緩慢冗長,實施的諸多非關稅措施增加了貿易成本且導致延遲,使得澳大利亞農業和食品領域感到,中澳自由貿易協定並未給其帶來利益。
文章説,澳大利亞農民和食品生産商因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能夠為其帶來利益,一直支持該協定的實施。因為對於農民來講,他們可以獲得更高的回報,而製造商則是看到了附加值食品的增長潛力。自2015年12月協定生效以來,不可否認它確實是促進了中澳之間貿易發展,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高品質食品滿足了中國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其中對海鮮和園藝的需求一直最為旺盛。另外,從嬰兒配方奶粉、維生素到零食和早餐穀物等其他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
通過降低關稅實現優惠準入已經打開了中澳之間的貿易通道,但是,文章指出,這一年多以來,貿易通道卻一直被大量的非關稅措施所堵塞,導致更多成本和出口延遲,讓農民和食品業者感到,該協議並未發揮出它的潛能。所以為了能夠實現貿易協定為澳大利亞和中國帶來的全部利益,急需澳大利亞國內對這種技術壁壘進行清除。
而且,就在澳大利亞農民和附加值食品出口商受到影響之際,來自低成本國家的競爭對手正在積極追逐龐大的中國市場的份額,這也間接削弱了澳大利亞原本能從削減關稅政策中獲利的優勢。
文章稱,人們也認識到,為了使貿易協定能最大化地發揮作用,需要解決非關稅壁壘問題。而實際上,最終的自由貿易協定包括一條機制,即根據實際情況實施非關稅措施,此外,協定的一個貿易委員會還承諾過,在簽署協議後的12個月內將就解決非關稅措施問題提出進一步建議。但2016年12月份是協議簽署的第12個月,然而由中澳高級官員組成的貨物貿易委員會尚未召開會議。在1月23日雙方將舉行第一次會議,文章呼籲此次會議應該在解決上述問題方面定下日程計劃。
(原標題:澳國內冗雜條款被指阻礙農民團體從中澳自貿協定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