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的通知

2017-01-25 20:52:17|來源:新華網|編輯:韓基韜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人口發展規劃

(2016—2030年)的通知

  國發〔2016〕8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12月30日

  (此件公開發佈)

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

  人口問題始終是人類社會共同面對的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為積極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趨勢性變化及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産生的深刻影響,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決定》精神,特編制本規劃。本規劃旨在闡明規劃期內國家人口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戰略導向和工作任務,是指導今後15年全國人口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全面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依據,併為經濟社會發展宏觀決策提供支撐。

  第一章 規劃背景

  ——人口發展的關鍵轉折期

  進入21世紀後,我國人口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外部條件發生了顯著改變,出現重要轉折性變化。準確把握人口變化趨勢性特徵,深刻認識這些變化對人口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對於謀劃好人口長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節 人口現狀

  我國全面推行計劃生育40多年來,人口過快增長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再生産類型實現歷史性轉變,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有效緩解,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基礎性支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十二五”時期,根據我國人口發展變化趨勢,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作出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化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人口總量平穩增長。“十二五”期間年均自然增長率保持在5‰左右,2015年末總人口為13.75億人。

  ——人口結構不斷變化。出生人口性別比連續下降至113.51,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達到16.1%,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于2011年達到峰值後持續下降,家庭戶均人口規模減少。

  ——人口素質穩步提升。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6.34歲。孕産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分別降至20.1/10萬和8.1‰,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23年。

  ——人口城鄉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0年的49.95%提升至2015年的56.1%,流動人口從2.21億人增加到2.47億人。

  ——重點人群保障水準不斷提高。2015年農村貧困人口為5575萬人,較2010年減少了66.3%。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家庭發展能力得到增強。

  第二節 發展態勢

  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修訂版》預測,今後較長時期內世界人口將保持上升趨勢,人口總量將從2015年的73億上升到2030年的85億,2050年接近100億,發展中國家人口占比繼續上升,中國人口占比持續下降。世界多數國家已經或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中國老齡化水準及增長速度將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準。

  我國人口發展既符合世界一般性規律,又具有自身特點,今後15年人口變動的主要趨勢是:

  ——人口總規模增長慣性減弱,2030年前後達到峰值。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十三五”時期出生人口有所增多,“十四五”以後受育齡婦女數量減少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死亡率上升影響,人口增長勢能減弱。總人口將在2030年前後達到峰值,此後持續下降。

  ——勞動年齡人口波動下降,勞動力老化程度加重。勞動年齡人口在“十三五”後期出現短暫小幅回升後,2021—2030年間將以較快速度減少。勞動年齡人口趨於老化,到2030年,45—59歲大齡勞動力佔比將達到36%左右。

  ——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少兒比重呈下降趨勢。“十三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平穩增長,2021—2030年增長速度將明顯加快,到2030年佔比將達到25%左右,其中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總量不斷增加。0—14歲少兒人口占比下降,到2030年降至17%左右。

  ——人口流動仍然活躍,人口集聚進一步增強。預計2016—2030年,農村向城鎮累計轉移人口約2億人,轉移勢頭有所減弱,城鎮化水準持續提高。以“璦琿—騰衝線”為界的全國人口分佈基本格局保持不變,但人口將持續向沿江、沿海、鐵路沿線地區聚集,城市群人口集聚度加大。

  ——出生人口性別比逐漸回歸正常,家庭呈現多樣化趨勢。伴隨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生育政策調整完善等,出生人口性別比呈穩步下降態勢。核心家庭(由已婚夫婦及其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和直系家庭(由父母同一個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子女組成的家庭)是主要的家庭形式,單人家庭、單親家庭以及“丁克家庭”的比例將逐步提高。

  ——少數民族人口增加,地區間人口變化不平衡。2015年我國少數民族人口總量為1.17億,佔比8.5%,少數民族生育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人口比例還將進一步提高。在一些民族地區各民族人口發展不均衡,一些邊境地區青壯年人口流失比較嚴重。

  第三節 問題和挑戰

  今後15年我國人口發展進入深度轉型階段,人口自身的安全以及人口與經濟、社會等外部系統關係的平衡都將面臨不可忽視的問題和挑戰。

  ——實現適度生育水準壓力較大。我國生育率已較長時期處於更替水準以下,雖然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生育率有望出現短期回升,但受生育行為選擇變化等因素影響,從長期看生育水準存在走低的風險。

  ——老齡化加速的不利影響加大。人口老齡化加快會明顯加大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壓力,凸顯勞動力有效供給約束,人口紅利減弱,持續影響社會活力、創新動力和經濟潛在增長率。

  ——人口合理有序流動仍面臨體制機制障礙。城鄉、區域間人口流動仍面臨戶籍、財政、土地等改革不到位形成的制度性約束,人口集聚與産業集聚不同步、公共服務資源配置與常住人口不銜接、人口城鎮化滯後於土地城鎮化等問題依然突出,不利於有效支撐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實施。

  ——人口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始終處於緊平衡狀態。本世紀中葉前我國人口總量將保持在13億以上,人口對糧食供給的壓力持續存在,人口與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始終突出,人口與能源消費的平衡關係十分緊張。邊境地區人口安全問題需高度關注。

  ——家庭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隱患不斷積聚。小型化和空巢化家庭抗風險能力低,養老撫幼、疾病照料、精神慰藉等問題日益突出。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失衡積累的社會風險不容忽視。

  總的看,未來15年特別是2021—2030年,我國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但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不會根本改變,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不會根本改變,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緊張關係不會根本改變。既面臨諸多問題和潛在風險挑戰,同時繼續存在勞動力總量充裕、仍處於人口紅利期等有利條件,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有較大的迴旋空間。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動作用,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