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熱議 春晚裏的中國夢與家國情
央視網消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隨著午夜的鐘聲悄然響起,申猴辭舊歲,酉雞迎新春。暖暖的除夕夜,濃濃的家國情。華夏大地,一場盛世歡歌落下帷幕;五洲四海,中華兒女的“大美中國夢”再掀新篇。
大美中國夢 金雞報春來
“祖國富強是我們的夢想,人民幸福是我們的嚮往。”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期望,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嚮往。2017年,我們距離偉大的中國夢又前進了一步。
這場主題為“大美中國夢、金雞報春來”的春晚,就像一頓飽含親情的年夜飯,讓電視機前的觀眾聆聽中國故事,感受中國精神,共度中國年。
“中國夢之美在於百姓樂,春節聯歡晚會是中國有標誌性的節目,就是要凝聚人心,祝福百姓,娛樂百姓,今年的晚會在節目立意和編排上對這個主題詮釋得非常好。”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新媒體研究院教授劉德寰評價説。
“本屆春晚在整體佈局、結構設置、節目安排上均體現了‘大美中國夢 金雞報春來’的主題,從不同側面展現了歡樂、奮進、溫暖、美麗的中國面貌。大美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從老紅軍英雄送祝福到航天員集體向全國人民拜年,都體現了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年代的每一位中國人在築夢路上的精氣神。”
在祖國西北邊陲的雅魯藏布江中,有一個周長不到100米的小島,“島主”是西部戰區空軍駐藏某場站官兵鄭晨亮。參軍16年,鄭晨亮在部隊度過了15個春節。2017年春節,鄭晨亮依然守護祖國邊疆,陪伴他的,也依然是那一台溫情濃郁的春節聯歡晚會。
當聽到軍旅歌曲《當那一天來臨》激昂響起,看到五位老紅軍戰士出現在鏡頭前,鄭晨亮的軍人使命感油然而生,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軍人標準爬上心頭。“我們新一代軍人,不但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軍人的光榮傳統,更要用大膽創新、勇於開拓、堅韌不拔、只爭朝夕的膽識與氣魄去實現偉大祖國的強軍夢。”
當楊利偉、費俊龍等11位航天員站上春晚舞臺的那刻,中國宇航協會副會長王一然心潮澎湃:“中國航天迎來了最好的時光,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中國航天能走多遠,能發展多好,取決於全體人民、特別是航天人的共同努力。習總書記強調,要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我相信中國的航天強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在歐洲工作多年的高建美,雖然身處海外,卻隔著那幾尺小小的螢幕深深感受到了“祖國的安定繁榮來之不易 ,更加懷念和感激祖國帶給海外遊子的自信、溫暖與安全感。”
而讓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教授趙子忠感受最深的是春晚對“大美”兩個字的詮釋:“春晚的四個分會場,展現了中國東西南北的秀麗風景,還有具有人文氣息的演出,將‘大美中國夢’的‘大美’詮釋得淋漓盡致。”
“我們在東方明珠的璀璨燈火裏看到創新開放,在象鼻山的秀麗山水中體驗綠色自然,在彝族村寨的火把歌舞中感受和諧共享。天南地北,萬象更新,這就是我們生活著的地方,是我們共同居住的家園。”《人民日報》評論2017雞年春晚。
歡歌笑語間 溫暖家國情
拉開春晚的帷幕,如同拉起暖流的閘門。
在央視春晚的綵排現場,演員劉濤用“離不開”三個字來形容春晚:“我們所有的中國老百姓過年都是離不開春晚的,就像依戀家一樣依戀這樣一台節目。”
“《大城小愛》裏,‘蜘蛛人’小夫妻的相濡以沫,溫暖辛苦勞作的打工者;相聲《姥説》中,‘小時候不愛聽,長大了想聽卻聽不到’的嘮叨,喚起慈愛的親情回憶。”有媒體對2017雞年春晚做出了這樣“有溫度”的評價。
“我們就像石榴籽緊緊抱在一起。”小品《天山情》中的這句臺詞,道出了全國少數民族的心聲。小演員闞琳娜的母親阿依古麗來自南疆,她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小時候維族人民和漢族人民一起過春節的情形:“我們新疆那邊是生産建設兵團,維族和漢族在一起很親熱,像一家人。過春節時漢族朋友會邀請我們到家裏去,大家一起喝酒看春晚,邊吃邊聊。”
如今,阿依古麗從新疆調到了北京工作,電視也從小時候看的黑白電視機換代成數碼智慧電視。但春晚依然是每年除夕夜必然的一道“年夜飯”。
“自有記憶以來,每年大年三十兒都有春晚直播的陪伴。從年前的期待,到大年三十兒準時收看,再到成為走親訪友時的談資,春晚對中國人的意義不僅僅是娛樂,更是一種傳統與文化。”工作留學海外的高建美今年依然和身邊的其他華人朋友一起準時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春晚。今年的春晚讓她感觸更深:“看到舞臺上出現了兒時熟悉的老藝術家們會感覺特別親切,像蔡明、馮鞏、潘長江,他們往臺上一站就會有掌聲,因為我是看著他們的節目長大的,懂得他們的幽默,熟悉他們的聲音。他們的小品勾起了我兒時過年的感覺和記憶。雖然身處海外,卻感受到了十足的‘年味兒’。”
為了看春晚,出差在外的90後白領于欣麗特意選擇了上午的航班趕回北京,“感覺只有看著春晚吃年夜飯才是過年。春晚開篇,用短片形式回憶陪我們走過的35年,兒時的記憶隨著那些聲音翩然而至,滿是感動。”
已經在部隊服役了22年的新疆公安邊防總隊喀什支隊司令部偵查隊參謀王雪濤,即使在春節,也與家人聚少離多:“對我和我的家庭,春晚更多的是一種情感寄託。我常年戍守在外,如果能在除夕夜,一家人老老少少聚在一起,看看春晚,話話家常,團團圓圓,和和美美,那一定是美好的場景。”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我們的時代在變遷,社會在進步,電視機前看春晚的觀眾也增添了更多“新生代”,但不變的唯有那年年歲歲始終如一的濃濃思鄉情,和五洲四海中華兒女共同的家國記憶。
中華民族魂 再譜新篇章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展、飽受挫折又不斷浴火重生,都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有力支撐。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2016年文代會上,習近平站在歷史的高度,再次詮釋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是時代的注腳。2017雞年春晚將中華兒女的文化之魂演繹得淋漓盡致。
桂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學洪從傳統文化的弘揚與藝術形式的創新兩個角度評價今年的央視春晚:“2017年春晚,節目內容格調高雅,表現形式創新,弘揚了正能量,體現了向善向上,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舞蹈、歌曲、語言類節目巧妙完美地展現在世界觀眾面前,真正體現了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氣度和中國自信。”
讓蘇州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孫寧華印象最深刻的節目是相聲《新虎口遐想》。“《虎口遐想》是30年前的春晚相聲,今年新説反腐,既有新意,又有現實意義。”孫寧華認為,春晚年年辦,每年都在創新,只要堅守“文藝創作為人民”的原則,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會打動百姓。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傳播研究所傳媒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黃楚新則對本屆春晚語言類節目的創新印象深刻。“央視春晚舞臺多年後再次出現了南方小品,《阿峰其人》南方味十足,《天山情》具有濃郁的新疆民族風情。高空威亞在語言類節目中出現也是一項創新。同時,傅園慧出現在相聲劇《信任》中,也是一種嘗試。此外,在新媒體時代,央視春晚注重新傳播技術的運用,VR、機器人、動作捕捉等高科技元素成為春晚的看點。‘央視綜藝春晚’APP實現了跨屏互動的新升級,‘電視+移動直播’、‘電視+互動’等新模式實現了春晚播出方式與用戶互動的形式創新。”
35年來,春晚一直“用心”也“用新”努力詮釋著中華民族的文化之魂。2017雞年春晚在節目創新和新媒體傳播互動方面贏得更多讚譽。跟上時代的腳步,聆聽時代的聲音,正是因為不斷創新,春晚才能與時俱進,“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才能真正唱響時代的號角。
透過網絡和熒屏,我們看到了一個盛世大國,世代相承,血脈相連,一個古老文明生機蓬勃,在春天的祝福聲中躍然前行。
(文/李璇 採訪/李璇、于曉丹、弟晨晨、劉禛、李珊珊、孟利錚、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