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春節文化
【春節見聞】
木偶戲走進英國博古館
光明日報駐倫敦記者 林衛光
大年初一,位於倫敦東南郊格林尼治的英國國家海事博古館內充滿濃濃的中國年味。這一天,博古館二層的“大地圖廳”四週挂起了紅燈籠,奏起了婉約悠揚的廣東音樂,來自英國各地的人們早早就來到這裡,席地而坐,滿懷期待地等候來自中國的藝術家們為他們準備的春節文化盛宴。
博古館的新聞官告訴記者,他們近年來已經“養成過春節的習慣”,每年都會組織一些慶祝活動,但是把博古館的“大地圖廳”騰出來,給來自中國的大型藝術團作為舞臺,還是第一次。參加當天演出的藝術家們來自廣東省木偶藝術劇院與廣東音樂曲藝團。他們這次給英國觀眾帶來了三項源自廣東的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嶺南木偶、廣東音樂、粵劇,兩位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木偶大師崔克勤、粵劇名伶梁玉嶸也隨團參加此次演出,代表了這些項目的最高水準。
青年藝術家表演木偶戲《帝女花》。光明日報記者 林衛光攝/光明圖片
當天活動的主題是“歡樂春節”廣東木偶戲工作坊,木偶戲成為75分鐘錶演的主要內容。藝術家們通過《龍鳳呈祥》《穆桂英挂帥之探谷》《帝女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木偶節目,全面展示了布袋木偶、杖頭木偶、提線木偶、皮影等四大不同形式的木偶戲。
崔克勤表演的《人偶情》將當天的演出推向了高潮。在小提琴曲《梁祝》音樂的伴奏下,崔克勤手中操縱著近一米高、手持10米長紅綢的木偶翩翩起舞,人與偶之間交流、互動、感受,猶如一對相愛的情侶,情中帶舞,舞中帶情,婀娜多姿,優美動人。真誠的情感交流,使演員手中的木偶猶如真人一樣鮮活了起來,栩栩如生。他們一會兒對視,一會兒托舉,一會兒並肩,相互傳情,難捨難分,10米長綢在杖頭木偶手中,舞出各種高難度動作,表達人與偶的內心情感,韻味十足,給人一種新奇而嫵媚、清新而舒展的藝術享受,博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喝彩和掌聲。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項曉煒表示,今年在英國舉辦的“歡樂春節”活動內容非常豐富,既有廣場演出,也有青年學生聯歡、中華文化進校園、電影展映等活動。他認為,中英文化交流不應僅局限于在劇場舞臺跟觀眾見面,與年青一代的交流也很重要,希望通過舉辦這類活動讓更多的英國青少年喜歡中國文化。
(光明日報倫敦2月1日電)
春節在美國越來越紅火
光明日報駐華盛頓記者 王傳軍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及全球影響力的提升,隨著更多中國遊客、留學生以及投資的到來,每逢中國春節,從美國各地的唐人街到美國主要大都市甚至一些華人稀少的地區,從文藝界到政界、商界以及國際機構,慶祝農曆新年的活動越來越多,中國春節越來越紅火,“中國年味”也越來越濃。
1月26日,美國布魯明戴爾連鎖商場裏,矗立著一座“金雞”,中國春節“年味兒”十足。光明日報記者 王傳軍攝 光明圖片
全美多地歡慶春節
1月26日晚,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前的哈德遜河上空燃放新春主題焰火,中國雞年春節的系列慶祝活動進入高潮。新春主題焰火作為中國中央美術學院聯合美中文化協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歡樂春節·藝術中國匯”系列活動之一,由“冬日”“百鳥”“春回”“鳳來儀”四個篇章組成,將自然時節的流轉與“百鳥”“鳳凰”的意象,融入自然、萬物、文明和諧發展的傳統中國哲學觀。
1月28日,在首都華盛頓,美國史密森學會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辦第四屆“中國新年家庭日”活動,拉開了大華盛頓地區的“歡樂春節”系列活動的序幕。7500人通過觀看舞獅表演,觀摩中國傳統手工藝,度過了一個年味濃濃的大年初一。為了保證美國民眾能體驗到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國駐美使館邀請了多名來自北京的手工藝人為到場美國民眾展示書法、剪紙、捏面人、做鬃人等傳統技藝。
據博物館方面透露,一年一度的“中國新年家庭日”活動是該館全年所有活動中出席人數最多的。觀眾們給博物館寫了厚厚一摞評論卡,都是各種讚譽之聲。除“家庭日”外,音樂會、京劇、電影展映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將持續到正月十五,向美國民眾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風貌。
在加利福尼亞州科斯塔梅沙市,美國太平洋交響樂團1月28日舉行了慶祝中國新年音樂會暨慈善晚會。在此次慶祝中國雞年春節活動中,太平洋交響樂團特邀華人現代琉璃藝術開拓者楊惠姍和張毅分享其藝術創作理念並展示琉璃工房作品。主辦方表示,楊惠姍和張毅創作的這些琉璃藝術品,飽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展現了東方美學的形與意,傳遞了中華文化之美。他們的琉璃藝術與交響樂“共聚一堂”。
據了解,農曆雞年春節期間,有10多個國內藝術團體在舊金山灣區、薩克拉門托、波特蘭、西雅圖、拉斯維加斯、雷諾、佛雷斯諾等地陸續開展60多場文化活動。
春節的法律地位有進展
當地時間1月26日,來自紐約的美國國會眾議員孟昭文宣佈,她已經提出一項決議案,要求美國國會眾議院在2017年正式承認農曆新年。這一議案呼籲眾議院在2017年認可農曆新年在歷史、文化領域的重要性。決議案中還對亞裔美國人以及全世界所有慶祝農曆新年的民眾表達了最高敬意。此外,這項議案還詳細介紹了農曆新年的歷史和習俗,並且向所有慶祝農曆新年的民眾致以良好的祝願。據記者了解,過去幾年,孟昭文一直在推動國會通過立法形式承認農曆新年。2015、2016年,提案都曾獲得參議院通過。
據報道,早在2014年12月17日,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庫默就簽署法案,同意在紐約州亞裔人口密集的學校將春節設立為法定學校假日。這意味著春節成為紐約亞裔社區學校的公共假日,紐約州也因此成為全美首個將春節作為公共假日的州。此外,加利福尼亞州的華裔議員以及華人社團也在全力推動該州以法律形式認可農曆新年。
(光明日報華盛頓2月1日電)
金雞報新禧 紅透悉尼城
光明日報駐堪培拉記者 李佳彬
2017年悉尼中國農曆新年慶典于1月27日華麗開幕,慶祝活動將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六。從除夕夜到大年初二,包括悉尼歌劇院、海港大橋、悉尼市政廳、州立圖書館、環形碼頭火車站等多處地標性建築物外墻連續三晚點亮“中國紅”,把悉尼打造成為一座火紅之城。
悉尼市市長摩爾表示,佳節是人們與親友團聚的好時節,悉尼中國農曆新年慶典是中國本土以外,全球規模最為龐大的農曆新年慶祝活動。該慶典每年都會吸引百萬遊客前往悉尼市區,為大家奉獻視、聽、味三維東方盛宴,也是悉尼當地各個亞裔社區展現自身文化魅力的好時機。慶典起初為規模不大的唐人街社區活動,如今範圍已延伸至悉尼海港,去年大約有130萬民眾參與其中,已成為悉尼第三大年度盛事。2017年的農曆新年慶典在市內各處為大家準備了包括文藝演出、美食節、藝術展覽、龍舟競渡等80多場精彩活動,整座悉尼城都將為雞年新歲而律動,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愛。
馬丁廣場作為悉尼的商業和文化中心,也為民眾營造了與眾不同的節日氣氛,這裡是農曆花燈美食街活動地。廣場上安置著50米長的紅燈籠彩頂,不但可以欣賞當代樂師奉獻的動感旋律和有聲有色的娛樂活動,還能品嘗美味佳肴、舉杯暢飲。
元宵節期間,匯聚全澳競渡能手的龍舟比賽將在悉尼水域如火如荼地展開,為期兩天的比賽將吸引3000名選手參賽,是南半球規模最大的龍舟競渡賽事,整個週末每10分鐘就會舉行一場比賽,共100余場精彩的專業、商團、社團類別比賽能讓觀眾一飽眼福。(光明日報悉尼2月1日電)
《光明日報》( 2017年02月02日 04版)
【文化走筆】
如何讓“春節故事”傳唱海外
王傳軍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的歡樂氣氛和祥和氣息在中華大地傳承數千年,如今正走出國門,香飄海外。
身處美國的光明日報記者耳聞目睹了正在大華盛頓地區上演的一個個“春節故事”。位於大華盛頓地區的地標性商場——“泰森角”被中國春節元素裝點得喜慶歡快,一排排的大紅燈籠高高挂起,一叢叢紅花簇擁著雄赳赳的金雞。農曆大年初一,商場舉辦了一系列慶祝新年活動;美國著名藝術殿堂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則推出春節音樂會、春節家庭日、中國京劇、民樂、雜技表演等眾多項目,滿足觀眾的“過年”需求;享有盛名的美國史密森學會美國藝術博物館、弗雷爾·塞克勒博物館等則面向美國家庭舉辦“中國新年家庭日”等活動……
為什麼春節在國外越來越受民眾歡迎?記者採訪了中國駐美國使館文化處李鴻公使銜參贊。李鴻公參認為,春節是一種具有包容性與親和力的中國文化,它蘊含的和諧、團圓、歡樂、祝福等美好寓意是世界各國人民都熱愛的,容易被海外民眾接受,其次,中國赴海外旅遊的遊客和留學生人數與日俱增,他們在當地旅遊、生活和學習對當地的文化、經濟等産生了深遠影響,因此春節也逐漸成為當地的一個文化和經濟熱點,第三,海外的“春節熱”與我國近年來文藝團體大規模“走出去”關係密切。每逢春節,不少中央和地方文藝組織紛紛到海外演出,這也直接推動了春節在世界各地的影響。
一直致力於中美文化交流的玫瑰跨文化了解促進會主席陳南屏認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日益上升,中國與美國及其他國家的貿易與投資不斷增多,美國等國學習中文已漸成主流等因素也使春節文化活動在美國及全球各地越來越廣泛,越來越盛大。
中國春節越來越紅火,但要在文化多元國情各異的全球成為國際性節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陳南屏指出,要使中國春節在全球接受度持續上升,首先就要使相關活動更加人性化,更有趣,要重視與民眾互動,讓民眾有參與感,其次,講故事的方式也不能教條化、填鴨式,不能冗長死板。李鴻公參也強調,她在美國推動中美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深切認識到只有把“春節故事”演繹得生動好聽,才能讓春節文化根植于異鄉的社會沃土中。而講故事,首先切忌急於求成,只有戒驕戒躁,才能達到春節文化“潤物細無聲”的境界。這就需要文化交流工作者夯實基層工作,尊重各國國情和政治文化生態,積極與當地主流文化機構合作,利用本土資源優勢和傳播平臺,著重打造春節文化內涵,共同推出符合當地民眾喜好的春節節目,讓當地民眾在互動中感受春節的歡樂喜慶,並能進一步了解更多的中國春節故事,看懂中國春節文化,讓“春節故事”在全球範圍內可持續傳播。
《光明日報》( 2017年02月02日 04版)
“舊正月”在日本熱起來
光明日報駐東京記者 張冠楠
大年三十,日本東京新大久保的華僑商店人頭攢動,這裡聚集著許多正在採購年貨的華人。貨架上春聯、餃子、湯圓等中國的年貨應有盡有,購物的華人們臉上也洋溢著笑容,他們一邊商量著年夜飯吃什麼,一邊挑選著中意的食材。今年春節恰逢週末,許多在日華人也不用特別請假來過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他們表示“非常幸福”。
春節在日本被稱為“舊正月”,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宣佈開始使用西歷曆法。因此,現代日本並沒有春節這一節日。但是,伴隨著在日中國人數的不斷增長,中國文化源源不斷地涌入,日本也漸漸有了春節的氣氛,特別是華人聚集的地方。例如橫濱中華街就在除夕夜舉行倒計時活動,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在大年初一有舞獅採青表演,在元宵節當天還有舞龍燈表演等,這已經是橫濱中華街第31次舉辦慶祝春節系列活動了,在日華人帶動春節在日本漸漸地熱起來。
利用春節假期訪日的中國遊客也成為春節在日本“升溫”的重要因素。據悉,今年中國有約600萬人在春節期間出國旅遊,而出行熱門地點排名第二位的就是日本。這不僅因為赴日旅遊的路途時間消耗小,而且相近的文化氛圍等也讓日本成為中國遊客春節旅遊的熱門選擇。
(光明日報東京2月1日電)
原標題:走向世界的春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