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節後返鄉離別 無需悲情解讀

2017-02-03 08:40:56|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王瑞芳

  大年初五,我踏上返城列車。父母在車站與我擁抱道別,檢票開始,我強忍眼淚與父母揮手別離。對於像我這樣在外打工的遊子而言,春節返鄉團聚的時間註定是短暫的,短短幾日團聚之後,又將惜別家人踏上打工路。春節回家團聚的快樂,節後返城離別的傷感,一年年重復,一年年繼續。

  這個時候,每個與親人離別的遊子,內心都充滿不捨和牽掛,甚至有些難過和痛苦。這是情感在這個特定時刻的流露和傾瀉,雖然此時此刻的離別讓情感處於“超負荷”狀態,讓人感到五味雜陳,淚眼模糊。但是這種離別情感的“超負荷”都是短暫的。

  而且,這種離別的現實背景並非是悲情,而是每個個體為了追求更美好生活,為了讓自己和家人日子越過越好的離別。也正是在這種積極向上的不懈追求中,如我一樣的億萬打工者背井離鄉,進入城市打工,通過勤勞的雙手,用勞動獲得收入,創造財富和價值,進而不斷改變自己和家庭生活。

  換言之,對於每一個遊子而言,不管何年何月外出打工,也不管到哪個城市打工,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改變。改變自己,改變生活,乃至改變人生。在一年年的春節返鄉回城的團聚和離別中,改變也在一年年更好地改變,改變一個個打工者的生活和人生。

  而個體改變恰是推動社會經濟整體改變的最強大動力。小到鄉村的美麗變化,大到國家的富強進步,都離不開個體改變的推動力。每一個微小個體的改變,都是推動社會經濟整體改變的一份力量。

  所以,對於這種春節返鄉離別,我們不能只看到離別那一刻的短暫情感流露和傾瀉,更不能僅僅局限於此,片面化地將這種春節返鄉離別悲情化解讀。如此,就會狹隘地看到,春節返鄉離別只有悲情,只有眼淚,只有失去,而看不到背後的“更好的改變”。

  作為一個打工者,我想説,不帶偏見地看打工得與失,摒棄狹隘地看春節返鄉離別。一個個打工者的努力奮鬥,組成了我們這個時代最壯美的華彩篇章。一個個個體追求更好的改變,正在深刻改變著中國。“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你,是一個個打工者,也是你我他,我們每一個人。(孫維國)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