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成國際性節日彰顯中國文化認同
2017年的中國春節,在全球颳起了一陣“紅色旋風”,世界媒體紛紛關注中國春節,其背後是對中國文化的關注、對中國發展的矚目、對中國影響力的認可。而透過外國媒體的視角與評説,也讓我們多了一個審視自身的國際維度。(2月2日人民日報)
曾幾何時,在聖誕節、情人節等洋節日在國內盛行,而春節、中秋等中國傳統文化節日漸感乏味時,令不少人驚呼傳統文化面臨生存危機。這確實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傳統節日有幾千年文化底蘊,而洋節日卻只有幾百年曆史傳承,一味的崇洋媚外摒棄自我不單不可行更不可取,增強中國文化自強,並讓其在世界範圍內持續透射出耀眼的光芒勢在必行。
值得肯定的是,近年來,我國無論是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還是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等各個方面都加大了投入,下大了力氣,特別是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為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方向和遵循。《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創新人文交流方式,豐富文化交流內容,不斷提高文化交流水準。
應該説,傳統文化在國內的傳承與保護是中國文化發揚光大的重要方式,但讓以傳統節日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走出國門,在世界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展示好中國形象,也像洋節日在中國盛行一樣,在國際上增加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際認可度,又是另一番亟需破解的重要課題。
可喜的是,從2010年起,我國在海外舉辦的“歡樂春節”海外文化活動蓬勃開展,通過多項活動讓中國春節走向了世界,生動地傳遞著中國文化,也日益增加著春節文化在海外華人中的親和力與影響力。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配合春節舉辦的相關文化交流活動還吸引了更多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外國民眾參與其中,共同分享來自春節的快樂氣氛,從中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風采,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張力。
正如今年的春節文化活動,通過外媒報道的印記,透射出今年的海外春節影響更大範圍更廣的信息。如世界各地唐人街的舞龍舞獅吸引著越來越多並非華裔人士加入其中。如在日本東京,窗戶清潔工打扮成十二生肖中的動物形象;如在美國、加拿大和新西蘭還發行了雞年紀念郵票。就連《澳大利亞人報》在報道就稱,以敲鐘、燃放爆竹和傳統舞獅作為標誌的中國新年,如今已“成為一項國際性慶祝活動”。
這是一種中國文化在海外影響力持續提升的好兆頭。一方面,充分顯示了隨著我國發展日益強大,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讓世界更加矚目。另一方面,也充分説明以春節出境遊為契機,很多國家試圖通過融入中國文化來帶動挖掘本國旅遊經濟潛力,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
當然,更重要的是,隨著春節等中國傳統文化在海外各國的熱力傳播,更彰顯了世界各國正以包容的心態來正確看待一個東方大國以越來越強大的姿態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這是一個令普天下中華兒女驕傲的好消息。期待在未來,這種中國文化熱在世界範圍內能更廣泛地流動,掀起更大範圍內的“紅色旋風”。(南方網張培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