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網絡媒體走轉改】黔江貧困戶“破繭成蝶” 摘“窮帽”

2017-02-03 21:43:20|來源:華龍網|編輯:靳松

  華龍網2月3日9時訊(記者 王思洋)今(3)日,春節長假結束,上班族開始恢復早九晚五的工作時間,重慶市黔江區的村民田井萬還在過春節。對於曾是高山貧困戶的他而言,靠著蠶桑養殖,他手裏漸漸有了積蓄,用了兩年時間摘掉“窮帽”,一家人歡歡喜喜過了一個祥和的春節。

  

  華龍網記者在田井萬家中實地採訪。

  曾住高山木房 靠挑糧食下山趕場為生

  田井萬家住黔江區太極鄉太河村3組,靠著黔江區高山生態扶貧搬遷,他住上了新房。

  在雞年新春前夕,記者來到田井萬的家裏,聽他娓娓講述這兩年來發生在他身上的種種變化。

  從黔江城區出發,在彎彎曲曲的山間公路上驅車一個多小時,便來到田井萬的新家。就在公路邊,一棟二層小樓霍然出現在記者眼前,雖然外墻還未粉刷,但二樓的一排羅馬柱欄杆看上去還頗有些別致。

  “這房子都是這兩年慢慢蓋起來的。”53歲的田井萬一邊指著新房,一邊端出板凳招呼記者坐下,談及眼前最直觀的變化,田井萬感慨萬千。“像這樣的大房子,以前是想都不敢想。”

  田井萬一家六口人,育有一兒一女,以前住在高山上的木房子裏,房子殘破還缺水,僅靠著種玉米、穀子等莊稼為生。“那時候僅有的一點收入就是在趕場當天,挑著種的糧食去集市賣。”田井萬告訴記者,那時候妻子患有重病,每月醫療費少則兩千元,還有兩個娃要養,靠著賣莊稼的那點微薄收入可謂是杯水車薪,日子過得艱難困苦。2014年,田井萬成為建卡貧困戶。

  苦日子在2015年出現了轉機,黔江區實施的高山生態扶貧搬遷讓田井萬這樣的貧困戶從高山搬了下來,從破房子搬進了新樓。

  可是,光有新房,沒有收入,一大家子的生活仍是難題。聽聞黔江區太極鄉政府鼓勵農戶養蠶桑,田井萬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加入了蠶桑養豬的隊伍中。

  

  日子越過越舒坦,新的一年,田井萬打算將這棟二層小樓粉刷一下,簡單裝修。 記者 王思洋攝

  自主養蠶走上脫貧路 一年收入近三萬

  “沒想到這養蠶來錢比喂豬、種糧食都快。”田井萬告訴記者,他從2015年開始正式養蠶,還不到兩年時間就嘗到了甜頭。“差不多一年就靠這個能收入兩三萬。”

  近三萬的收入從何而來?田井萬扳起手指給記者算了筆賬。“蠶桑一年能養四批,每一批能産200多斤蠶繭,每斤蠶繭大概能賣32元,每賣一批就是6400元,一年收入至少就是25600元。”

  記者在田井萬新房的一旁看到,這裡搭著長長的養蠶大棚,連在新房一樓裏的角落也擺放著幾層蠶桑架子。田井萬説現在他一共有養蠶大棚4個,桑園面積近25畝。

  這個曾經只會種莊稼的農戶何以在短短兩年時間內成為蠶桑養殖專業戶的?

  “剛開始我什麼都不懂,都是太極鄉的蠶桑站的技術人員上門手把手的教我養殖技術。”田井萬告訴記者,太極鄉政府還免費提供蠶種、桑苗,養得好還有補貼。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蠶桑一直都是黔江區三大農業支柱産業之一,為了促進桑農增收,黔江還出臺了一系列獎扶政策,其中包括驗收合格的桑園連續補助3年,新建1個室外養蠶大棚補助1000元,新建一個小蠶共育室能拿到補助2.2萬元。

  

  田井萬一家圍坐烤火爐烤火,屋頂挂滿了過春節要用的臘肉豬蹄。 記者 王思洋攝

  現在每頓都能有肉吃 還打算裝修新房

  凜冬的鄉村,寒風陣陣,吹得人瑟瑟發抖。田井萬趕忙領著記者進屋,圍坐火爐旁烤火取暖。剛一坐下,記者抬頭便看到屋子頂端挂著一排豬蹄、臘肉。

  “之前生活困難的時候,只有過年才吃一頓肉。”田井萬笑著説,現在日子越過越舒坦,幾乎每頓都能吃上肉。“感覺每天都像在過春節。”

  如今,田井萬的兒子到了廣東做木工,妻子的病情也漸漸好轉,加上自己養蠶桑的收入,手裏也開始有了積蓄。

  “新的一年,我打算把這房子粉刷了,然後再置辦些傢具,簡單裝修一下。”田井萬的這棟二層小樓正按照他的規劃,一步一步得以完善,就好像他現在過的每一天,美好的憧憬也正一點一點變成現實。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