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網絡媒體走轉改】漁老大的漁民畫:留住家鄉的模樣

2017-02-04 13:59:3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范琪妍

漁民畫家蔣德葉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丁旭):浙江省舟山群島,是中國第一大群島,鄰近世界著名的舟山漁場。這裡的漁民畫家從基層走來,以畫筆繪出大海般的天真淳樸與奇幻想像。具有強烈地域特色和民族意識的舟山漁民畫,以奔放的想像,斑斕的色彩,以及充滿生活氣息的內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

  這個春節,舟山漁民畫家蔣德葉正在忙著漁民畫創作,他創新地以海沙與丙烯顏料為作畫原料,藝術地表現了熱火朝天的捕撈場面,以及寧靜優美的漁村風光,將漁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讚美與嚮往,通過一幅幅斑斕的圖畫表現出來。

  獨闢蹊徑,以沙入畫

  今年53歲的蔣德葉,來自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的蝦峙島,島上的人們多從事漁業生産。蔣德葉16歲下海捕魚,30多歲當上漁船老大,40歲時棄船上岸,轉行做了一名獨立藝術家,至今已經堅持創作十多年了。他的畫作《舟山大黃魚》被中國貿易促進會收藏,另一幅《舟山大黃魚》在韓國麗水世博會上亮相,並成為了中國館的珍藏品。現代民間繪畫以水粉畫為主,匠心獨運的蔣德葉則以海沙調入丙烯顏料,使畫面呈現浮雕一般的立體感。他解釋説:“調入海沙的畫有一種濕度,仿佛顏料還沒有幹透,比只用顏料的畫更加亮麗,並且沒有刺眼的感覺。” 這種獨一家的畫法,是他歷經三年的思考與嘗試才得出來的。2008年,他的小幅漁民畫已經可以賣到五萬元,但他不肯因循守舊,嘗試突破,希望使漁民畫展現立體的效果。然而創作新的畫種並不容易,“怎麼嘗試都不行,很痛苦。”

  偶然的一次,風把一粒沙子吹到了他的畫上,粘在還沒幹透的丙烯顏料上。當他發現時,這顆沙子已經牢牢地粘在畫上,怎麼摳都摳不下來。靈光一現,他想,是不是可以用沙子來畫畫。於是他跑到工地上捧了一捧沙子回來,洗了又洗,小心翼翼地開始了他的嘗試。雖然幾經失敗,仍舊不懈嘗試,終於達到了他期待的效果。這之後,他創作了四幅海沙入畫的作品,其中的《舟山帶魚》在後來的中國杭州博覽會上大放異彩。“這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回憶自己的藝術創新之路,蔣德葉如是説。

  從漁老大到獨立畫家

  舟山漁民畫從古代船飾畫演變而來。據史料記敘,“明後期、清代及民國時期……漁船上的飾畫、號字逐漸流盛。”船飾畫繪畫技藝與粗獷、誇張的風格世代相傳,最終發展成現代的舟山漁民畫。漁民畫主要表現大海和與海有關的事物,由於漁民出沒于狂風巨浪,甚至與大自然生死搏鬥,因此漁民畫顯得奇幻、神秘,色彩格外深沉、艷麗,造型誇張有力,抽象近乎怪誕。漁民出身的蔣德葉熟悉漁業生産的點點滴滴,這種細節也被他帶到了漁民畫中,高度還原了一線漁民生産作業的場景,使畫作在張揚的想像之外更有寫實的穩重。漁民畫《牽網》中有一位漁民,正從網中抓魚,他的拇指蓋在魚眼上,“這是我們捕魚人抓魚的手法,”他笑著解釋説。

  蔣德葉以畫船和畫魚見長,這得益於他的漁民生活的經驗。畫魚並不容易,海中的魚靈動、迅疾,充滿力量。在蔣德葉看來,畫魚宜化繁為簡,以最簡單的辦法畫出來,“我會用寬寬的筆擦畫出魚竄出來的感覺,再用線條勾勒幾筆,就可以了。”

  回首從藝之路,他感慨頗多。棄漁從藝,沒有任何副業支持,僅靠畫筆糊口,生活的困難令他幾度萌生重歸海洋的念頭。但妻子的支持,和師父朱仁民的支持,令他堅持了對藝術的追求,“妻子無怨無悔地支持我,從來沒有一句抱怨;我的師父朱仁民甚至説,他可以養我,這句話我現在想到,眼淚都幾乎要掉下來。”

  如今,蔣德葉的畫不僅在北京、上海、重慶等地的重要博覽會上展覽,還亮相於法國、韓國、日本、克羅地亞等國際知名展覽會,還被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浙江美術館等機構收藏。2014年和2015年,他的漁民畫收入達到年均三十萬元,2016年達到四十萬元。“現在我已經可以靠漁民畫吃飯了。” 

  他並沒有因此停止對藝術的追求。重新審視早期作品,有些已經不能達到自己的要求。“我就把這些不滿意的畫都用腳踢破。妻子覺得很可惜,但我覺得這些畫已經不能表達我現在對藝術的理解,已經是廢品了,是不可以拿出去的。” 

  我是大海的兒子

  蔣德葉創作的漁民畫,不僅秉承了傳統漁民畫色彩豐富的特色,而且開創了海洋系列作品寫實的獨特風格。他的作品,不僅愛好藝術的人喜歡收藏,連文化程度不高的漁民也喜歡鑒賞一番。

  漁民畫雖然來自民間,但蔣德葉認為,畫好漁民畫必須打好堅實的繪畫基礎, 抽象、水墨、油畫等各種風格都可以表現,但漁民畫有他自己的特色,所以鑒賞群體離不開漁民,只有得到漁民的認可,漁民畫才有生命力,“只有感動了自己的作品,才能感動更多的人。”

  春畫大黃魚,秋冬畫帶魚,蔣德葉的創作內容與漁汛合拍。他的漁民畫不僅展現了海洋文化的魅力、傳統漁區的美麗,以及漁區人民的勤勞,還關注當下海洋資源衰退、海洋環境污染等現實問題。在《魚兒産卵時節》一畫中,他希望引發人們的思考與探討,畫裏有一張網,網裏有産卵的大魚,還有沒有尚未長大的小魚。看到這樣的畫面,我們要想想為什麼現在的漁業資源衰退如此厲害,我們在捕魚的時候有沒有做到可持續地捕撈?”

  蔣德葉説,自己是大海的兒子,他通過畫筆畫著自己的美麗的家鄉,還有勤勞勇敢的漁民兄弟。他用畫筆記錄了舟山漁場的輝煌,看著畫面上熱火朝天的生産場景,似乎能聽到嘹亮的漁工號子;他以畫筆再現了三十人一起拔大網的場景,喚醒很多老漁民的陳年記憶……

  現在的蔣德葉,除了繪畫創作,還在當地的院校為學生們講課,在自己的畫室裏為各行各業的漁民畫愛好者授藝。大海哺育了舟山漁場與舟山群島的繁榮,也孕育了恣意想像又充滿生活氣息的舟山漁民畫。這些海邊的藝術家,還將繼續以飽滿的熱情,歌頌勞動,歌頌生活,揮灑大海的靈感,描繪大海的魅力。

漁民畫作品

舟山帶魚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