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在香港 “紅包”和“被催婚”那都不是事兒

2017-02-06 14:25:00|來源:新華網|編輯:趙妍

  

  圖片來自網絡。

  不少內地年輕人回家過年有幾大怕,除了“春運”之煩,鉅額“紅包”花銷和“被催婚”也是“名列前茅”,催生了橫行江湖多年的“恐歸族”。相比內地,在香港特區,“紅包”和“被催婚”那都不是事兒。

  重在祝福 “利是”多為20元港幣

  春節期間派發“利是”是香港的傳統習俗,香港把紅包叫做“利是”,又稱“利市”或“利事”,取其利於市場、利於事業、大吉大利之意。拜年討紅包在粵語中稱為“逗利是”,因此有“恭喜發財,利是逗來”、“豬籠入水(形容財富像水浸入豬籠一樣從四面八方湧來),利是逗來”等俗語。

  與內地過年派壓歲錢越來越闊綽不同,香港人派發利是的數額不大,重在討個吉利,一般都是10元、20元(港幣,下同)。香港研究協會于1月13日至24日進行的調查顯示:57%的香港人紅包平均每個會派發20港元;16%的人紅包平均每個會派發50港元;10%的人紅包平均每個派發10港元;只有7%的人紅包平均每個派發100港元或以上。

  按香港人習俗,除了長輩發利是給晚輩,已婚人士也應發給未婚的同事和親朋好友。同時,在香港農曆新年後開工的第一天,老闆也會給員工派發“開工利是”,多為20元港幣,寓意開門紅,增加公司熱鬧的氣氛,並祝福大家開工大吉。另外,人們去酒樓吃飯會為服務員派發利是,住戶們也會向大廈或屋宇任職的保安員和管理員派送利是。

  “傳統習俗中,包一點小錢,彼此輕鬆,大家都開心”。香港人過年派利是,重在祝福和心意,派發者和收受者都沒有負擔。

  父母不會過多干涉 親戚尊重隱私

  香港“剩男剩女”問題也不小。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發表的人口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香港人口達721.8萬,從未結婚的15歲以上人口共197.3萬,佔整體30.9%,其中女性突破百萬,而男性也接近百萬。即便如此,大多數香港人認為在他們身邊並沒有所謂的“中國式催婚”。

  在香港,絕大多數父母不會過多干涉成年子女的生活。一旦子女開始工作,有自己獨立的生活和經濟來源,香港的父母就很少會介入子女的生活,當然也包括結婚這個問題。父母幾乎不會直接安排相親,香港年輕人也有自己的方式去認識異性。如果父母甚至親朋好友真的有心撮合,也都會儘量把相親做得“不著痕跡”,例如舉辦很多人的聚會,讓年輕人自己去認識,從朋友做起,而不是直截了當地講明目的是相親。

  就算是再“八卦”的親戚,也相對比較尊重嫁娶方面的隱私,有人也許會問起,但是只要對方一次不太回應,親戚們也就不再多問,“就算一家人,也是有限度的”。

  如果遇不到合適的人,不如不結婚,否則之後痛苦更多,這也許是不少香港人認真遵守的婚姻原則。整個社會對“單身”的理解、尊重、包容和“習以為常”,讓每個人都相對輕鬆。(孫楠 綜合整理)

  (原標題:在香港 “紅包”和“被催婚”那都不是事兒)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