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選選情眼花繚亂 誰能擊敗勒龐成看點
法國總統候選人馬克龍(資料圖)
4月底,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即將拉開戰幕。近期,各路候選人動作不斷,先是社會黨推出的候選人阿蒙以“比左派還左”的面目登臺;接著右翼候選人菲永曝出妻子的“空餉門”;此後是獨立參選的前經濟部長馬克龍拉起“前進黨”大旗,以傳統政治人物中的革新力量成為本次選舉的建制派黑馬;最近“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又提出144條政綱,對歐元、歐洲一體化、全球化、自由貿易反攻倒算,高呼“法國優先”和“法國製造”,儼然將要將自己打造成法國特朗普。
從建制派的方面看,無論左右,其策略都是“在矬子裏拔將軍”,選出一個“廖化”同勒龐在第二輪死磕。社會黨方面,現任總統奧朗德不但提振經濟成績不佳,在任期間法國經濟增長率最好時也就在1%左右徘徊,失業率仍高達9.6%,頻頻發生的恐怖襲擊和洶湧的難民潮將民眾的安全感攪得蕩然無存,其槽糕政績不但連自己都無顏見江東父老,更是使社會黨內部分裂,讓前總理瓦爾斯等體制內政治家連黨內初選都難以過關,只得推出極左的前教育部長阿蒙參選。這樣的策略也反映在法國當前的政治社會生態中,誰都不得罪的“和稀泥”玩法最終將導致各方利益集團都不滿意,造成全部都得罪的後果,正如法國難産的新勞工法,既想提高企業競爭力,又想在僱員和企業利益間巡區平衡,不破壞福利國家的一般原則,結果就成了街頭政治抗議不斷,各方均不買賬。而阿蒙最大的主張是給全民派發“基本福利”紅包,其贏得初選説明相較于和稀泥式的慢性自殺,“比左還左”雖然也是勝選的小概率策略,但破釜沉舟總好過毫無希望,而該政綱在法國脆弱的財政狀況下是否有可行性,民眾能不能被忽悠過去,都顧不得去考慮了。
右派的菲永在曝出醜聞前,外界一致評價“老哥穩”,其促進競爭力,對伊斯蘭移民和文化價值的抵禦激進色彩較淡,卻迎合了法國民眾尋求保護的心態,也是其在右派初選中意外脫穎而出的原因,當時輿論幾乎將其描述成“抵禦勒龐進擊的勇者”,儼然是“向愛麗舍宮發車的老司機”,此前其履歷也幾無污點。而“空餉門”曝出後,妻子涉嫌白領工資不幹活引發法國民眾巨大憤慨,其民調支持率被勒龐和瓦爾斯遠遠甩開。對法國人而言,比佔公家便宜更為令人憤恨的是以謊言面對公眾,其妻曾在2007年稱她從未做過丈夫的助理,但她以議員助理身份領工資卻又證據鑿鑿,民眾實在難以放心把國家交給一個不誠實的人手中。目前,菲永仍未退選,但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無論右派是否臨時換將,其聲望和勝選概率也大不如前。
馬克龍可謂是左派中脫穎而出的獨立力量,與特朗普“借殼上市”的手法不同,馬克龍在得不到社會黨內部支持後,自己拉起“前進黨”的大旗,廣泛團結不滿現在各派的力量,加之其在入仕前曾于投資銀行工作,任經濟部長期間也提出了被稱之為“馬克龍法案”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對於希望提振經濟的選民來説有很大誘惑力,此外脫離了左派的桎梏,馬克龍可以在競選主張中無論左右,相容並蓄,專注于提振競爭力和法國民眾關心的話題。然而其最近被曝出有雙性戀嫌疑,在被稱為“天主教長女”的法國可謂是重大競選減分項,也與其宣傳中與自己高中老師浪漫愛情修成正果的故事相衝突,未來選情仍有重大不確定性。
由此看,非民粹派選手各有弱點,勒龐則是風頭正勁。然而勒龐的反歐盟與反歐元主張將極度動搖法國的國際地位與實力,對於提振經濟和民生也帶有巨大的問號,並對法國政治、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衝擊難以想像,因此其民粹主張即是選票來源,也是政治原罪。雖然目前馬克龍被認為可以在第二輪與勒龐一決高下,但主流政治分析仍停留在“第二輪決戰”的怪圈,差別只是隨著勒龐的對手而變化。但正如美國大選表現出的現象看,“沉默的大多數”究竟有多大的爆發力是難以預測的。法國和歐洲的領導人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這些人群重拾對主流政治的信心,以及祈禱。(董一凡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