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安倍今啟程赴美 雙邊經貿談不攏日本或還會往TPP上使勁

2017-02-09 17:13:3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春曉

  

  特朗普和安倍晉三(資料圖)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黎萌 實習記者 吳佳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9日啟程赴美,開始他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第一次首腦會談。在美新任國防部長馬蒂斯已到訪過日本,且重申了鞏固美日同盟和美國協防日本的範圍包括中國的釣魚島之後,安倍對安保的憂慮被認為已有所減輕。而經貿問題的前景尚為未知數。有分析指出,若特朗普仍執意要與安倍談判簽署美日雙邊自貿協定,對日本則相當不利。日本不排除另尋出路的可能。

  日本媒體報道稱,在即將於10日舉行的日美首腦會談中,安倍要提議的日美經濟協商機制將由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和美國副總統彭斯領銜,成員今後也可調整。安倍希望通過政權中的第2號人物領銜日美貿易協商機制,讓政治判斷更容易推進協商。安倍願意看到在日美首腦會談中實現這一機制的確立。

  英國路透社上月26日就披露,特朗普將在美日首腦會談上要求日本與其締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日媒認為,如果實際上啟動雙邊磋商,對於日本來説,將面臨比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更加艱苦的談判。一旦美國要求開放農産品市場、增加對美汽車進口,安倍將面臨來自國內的巨大壓力,因而“嚴峻的局面還將持續。”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遼寧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客座教授加藤嘉一對國際在線表示,他個人比較擔憂的是,在TPP已經基本死亡的情況下,特朗普若是要跟日本談判簽訂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的話,這對日本肯定是不利的,日本更願意在多邊的框架內,讓日美同盟發揮領導作用,這符合安倍首相的意願。“如果特朗普執意談雙邊自貿,日本的壓力會很大。”

  這名日本在華青年學者的擔心自然有其道理。回溯歷史,日本與美國每次發生貿易摩擦,都會以應美國要求的形式展開有關經濟協議的磋商。最初是1960年代起圍繞纖維和鋼鐵的摩擦,然後是1970年代開始的有關汽車貿易的摩擦以及1980年代圍繞半導體貿易的摩擦等。這些都是日本企業擅長的産業領域,且磋商的重點都是為日本對美出口及日本的進口份額設置一定的標準。

  加藤説,安倍首相為了赴美見特朗普,已經準備了很多,包括跟豐田汽車的社長進行會談。接下來如果特朗普對日本的企業要求更多,或者要求日本的企業必須到美國去設廠生産等等,那這種保護主義會不會導致重演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日美貿易摩擦?“這點我相信安倍首相是會非常關注的。其實日本企業已經在美國生産很多,也雇傭了很多的美國工人。”

  對於即將舉行的日美經貿磋商,共同社稱,美國會在談判中要求日本增加從美進口汽車數量,禁止人為誘導日元貶值。在農産品領域,很有可能要求日本撤除或進一步降低對美國牛肉等農産品的關稅。

  安倍面對特朗普時,兩人一同探索新的經濟合作的艱難已經擺在眼前。對於日本不願意與美國單談雙邊自貿協議的緣由,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講師任慕的看法是,要從利益成本分析和政經平衡來看這個問題,顯然日本人會覺得相對於TPP而言,雙邊貿易協定給日本經濟帶來的壓力更大,日本獲得的利益會變少,成本比較大。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無論是雙邊還是多邊貿易協定,都有一種舍經濟利益而為鞏固日美同盟的意味在裏面,所以就要看哪種模式的經濟成本最低。

  分析認為,儘管特朗普之前已就貿易問題多次“敲打”了日本,稱日本向美國出口大量汽車而美國車在日本跑得不多“不公平”。但日本經濟産業省的看法是,針對汽車等從美國進口的工業産品的日本關稅已經基本取消,因此在美方視為問題的“非關稅壁壘”方面,“能打出的牌幾乎不存在”。

  那麼,面對美國的壓力,日本還有什麼選項?加藤認為,在沒有美國的參與的情況下,仍然繼續探索TPP如何推行,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一方面,日本跟包括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等成員國還在攜手推進;另一方面,日本應該發揮一定的領導能力,來重新考慮一個框架和條款,然後讓美國重新覺得TPP依然很重要。“我覺得,特朗普總統屬於説走就走,説回來就回來的那種人,因此回歸的可能性是有的,所以日本方面不應該放棄。”

標簽:安倍晉三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