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主”退出後TPP命懸一線 中國是否該加入再被熱議
當地時間2017年1月23日,美國華盛頓,美國新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宣佈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圖片來源:東方IC
國際在線(實習記者 吳佳怡 記者 黎萌):發起至今已有15個年頭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在特朗普上任簽署總統行政令退出後,前景已極為暗淡。失去“群主”的TPP前途未卜,對此不死心的日本有意扛起大旗,而澳大利亞總理日前更是提出了邀請中國加入的建議。那麼中國是否應該接受?其他成員國可能的態度是什麼?加入TPP將給中國帶來什麼?
2月9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在北京總部發佈研究報告《中國外交進入新方位,可考慮加入TPP》。報告執筆人,CCG主任王輝耀認為,時代促使中國外交進入了新方位的歷史時點,加入TPP可以成為中國目前經濟外交的重要抓手,中國應把握時機儘快加入TPP。報告另一執筆人CCG秘書長苗綠博士也持相同看法。
報告從多個角度分析了中國加入TPP的必要性和當前機遇:主動加入填補美國退出後的空間,不僅有利於“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構建和更全面的區域經濟安排,而且有利於凝聚儒家文化圈,促進亞洲一體化,進一步展示中國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世界共同繁榮的決心。
想當初TPP簽署協議但沒有包括中國時,國內不少專家學者曾表達過不小的擔心和失落感。2015年10月30日,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在京舉辦“海歸季談”研討,多名受邀嘉賓就發出了“TPP好大於壞,中國未來肯定要加入”、“它對中國的進一步開放一定是有很大幫助的,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把TPP看作是用來對付中國的”、“中國應該非常積極地參與到TPP談判中去”等呼籲。
有分析認為,建議中國加入TPP的聲音,原則上對中國來説還是好的,體現了中國要做全球化推動者的決心,有利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但是針對中國一旦同意加入TPP及後續可能出現的結果,部分學者表示了擔憂。
中國在本世紀初加入WTO之後,在貿易上將原有發達國家的高利潤産業陣地逐步擊碎,改寫了世界經濟的原有規則。表面上看,競爭只是來源於不同企業的産品比拼,但是其實質反映的是人力與智力成本的比拼,以及一個國家公民的拼搏精神,中國産業升級給美國整個經濟環境帶來一定衝擊後,TPP作為後博弈制衡的經濟手段之一,進入了美國的視線。
從TPP的提出到落實,涉及的國家眾多,國家間的試探與博弈,國內領導人與國民利益的紛爭與妥協,以及逆全球化趨勢下的貿易保護主義,這些都是其推動緩慢,甚至已經基本死亡的現實困境。按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構想,TPP是亞洲再平衡戰略的重要手段,企圖以此孤立和遏制中國,從規則制訂到價值觀體系,都有拒絕中國之意,所以中國即使現在選擇加入TPP,也會受到日本等國家的反對,而且條約也需要重新談判來制訂。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倪月菊在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特朗普上臺後,從其目前出臺的政策看,以雙邊貿易協定取代多邊協定的可能性較大,不僅TPP夭折了,美歐的TTIP也將停滯不前,在客觀上緩解了中國的壓力,給中國提供了戰略機遇期,儘管澳大利亞提出歡迎中國加入TPP,但中國沒必要馬上加入。“美國退出後,日本也會發生搖擺,其參與的前提條件沒有了,態度也會發生轉變。以前也説過,事實上TPP主要是美日之間的FTA,美國不在其中,日本又不積極的話,其重要性也極大削弱了。另一方面,按照目前的高標準加入,中國仍有困難,如果標準降低,那麼中國目前與TPP成員中的多數都有雙邊協議。”
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講師顏震認為,如果中國有意願加入TPP,長期談判所做出的犧牲和讓步,不一定換來對中國利益有所幫助的結果,而且TPP原本作為圍堵中國的經濟政治工具,美國退出後其框架已經鬆散,中國的加入對緩和國際關係助益不大。“中國目前並不能完全取代美國的位置,而且和TPP其他成員國的契合度不夠。經濟共同體帶來的好處,必須基於各成員國關係的足夠緊密。”
中國正在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協定和“一帶一路”的構建進程,倪月菊稱,“中國應一邊加大力度,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擴大朋友圈,另一方面進行內部經濟結構的改革和升級,加大對接未來國際經貿新規的改革和試點,以不變應萬變。”
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副教授王文奇對國際在線表示,經濟共同體帶來的好處,必須是實打實的,對政治和文化的好處只是屬於幻想式的推論,在面對經濟問題時,應首先考慮國家利益,對比拉美一些名存實亡的經濟合作組織,在TPP未來是否存在都是問題的時候,中國最好是“讓大家在同一個談話裏營造良好環境,穩住步子,發展自身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