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開城工業園關閉一週年:朝韓雙輸 重開未有期

2017-02-10 07:58:27|來源:新華網|編輯:杜軍帥

  2月10日是韓國全面中斷朝鮮開城工業園區運營一週年。韓國一家智庫9日指出,開城工業園關門固然令朝鮮損失不小,但韓國恐怕也未能實現遏制朝鮮核與導彈項目的預期目標,而受傷最深的則是朝韓關係,南北隔閡進一步加大。

  與此同時,韓國政界關於是否重啟這一南北經濟合作項目的討論正越來越引人注目,對待開城工業園的態度可能成為衡量新一屆政府對朝政策的試金石。只是,即便主張與朝鮮對話的在野黨上臺,重啟也絕非易事。

  【影響:多方受損失】

  2016年2月10日,韓國政府突然宣佈,全面中斷開城工業園運營,撤離入駐韓方企業人員,以回應朝鮮年初連續進行核子試驗和發射遠程火箭。朝鮮隨即針鋒相對,次日宣佈關閉園區,凍結韓方所有資産,撤出園區內的朝鮮工人。

  按照韓國官方的説法,關閉開城工業園可以減少流入朝鮮的“硬通貨”,切斷朝鮮核導項目資金來源,並向朝方發出明確信號,如果不棄核,韓方就不會提供援助。

  然而,朝鮮不為所動,繼續推進核導項目,于同年9月進行了第五次核子試驗,並在今年年初宣稱“洲際彈道火箭發射準備工作進入最終階段”。韓國現代調查研究所在一份報告中認為,韓國政府很可能沒有實現希望通過“關園”達到的目標。

  這傢俬立智庫説,另一方面,“關園”導致韓國現在沒有能夠與朝鮮對話的渠道,朝韓官方對話渠道全部中斷,“韓國在國際社會的信譽可能繼續惡化,而所謂‘韓式折讓’很可能擴大”。

  根據韓聯社的解釋,“韓式折讓”指股票市場上一種趨勢:面對朝鮮引發或與朝鮮關聯的地緣政治風險時,投資者會低估韓國股票的價值,甚至避免購買韓國股票。

  現代調查研究所報告認為,朝鮮也可能承受了巨大損失,至少在經濟方面,對外依賴度加劇到不成比例的地步。另外,韓國分析師先前估計,園區有朝鮮工人大約5.4萬人,包括工人家屬在內有20萬名朝鮮人的生計將受到波及。

  對入駐園區的124家韓國企業及其在國內的140多家供應商而言,“關園”是一場災難。報告指出,韓國統一部早先估計,韓方企業將損失9446億韓元(約合8.246億美元),而韓方企業説,僅124家入駐企業就損失將近1.5萬億韓元(13.09億美元)。

  損失最重的則是朝韓關係。報告説:“隨著南北關係惡化,雙方一切社會和文化交流全部歸零,亟待舉行的南北離散家屬團聚無限期中止。”

  【幕後:又是崔順實?】

  韓國政府一年前宣佈全面中斷開城工業園運營時顯得相當突然,因為就在去年2月初,青瓦臺和統一部尚未流露“關園”意向,只是表示會“研究必要措施”。鋻於開城工業園是碩果僅存的南北合作項目,一些韓國專家和學者當時便認為,即便是為了向朝鮮施壓,樸槿惠政府打出關閉園區這“最後一張牌”,似乎過於著急了。

  樸槿惠政府首任統一部長官柳吉在9日接受一家廣播電臺採訪時説,開城工業園關閉令人遺憾,他懷疑“關園”決定的幕後存在一名“權力掮客”,緣由是韓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即國家安全委員會關於此事的決策過程顯得並不順暢。

  韓聯社説,柳吉在這番話顯然直指“親信干政門”主角崔順實。這名總統樸槿惠的多年密友並無任何公職,卻涉嫌干預青瓦臺內政外交決策和人事任免,還利用她與樸槿惠的關係大肆斂財。這起政治腐敗雙重醜聞導致樸槿惠去年12月被國會彈劾。

  柳吉在説,外交、安全和韓朝關係方面的重大決策,都會拿到國家安保會議開會討論,之後再決定具體政策,但事關“關園”的決策過程“似乎沒有順利進行”。

  早在去年10月“親信干政門”曝光之初,《韓民族日報》便報道,青瓦臺決定“全面中斷”開城工業園運營時,曾無視主管南北關係的統一部所提“臨時”或“暫時”中斷的意見。這一決定是由青瓦臺國家安保室室長金寬鎮去年2月10日在國家安保會議上確定的,樸槿惠是在8日至9日下的決心,而她7日主持召開的國家安保會議並沒有討論開城工業園。崔順實介入這一決策過程的可能性非常大。

  Mir財團前秘書長李晟漢接受《韓民族日報》採訪時説,崔順實主導的秘密會議討論主題包括關閉開城工業園。Mir財團是崔順實涉嫌利用與樸槿惠的關係促使大企業“慷慨解囊”並中飽私囊的兩家非營利基金會之一。

  經常與崔順實見面的知情人士披露,開城工業園關閉前後,崔順實幾次提起“兩年內就會統一”。韓國媒體報道,樸槿惠正是因為深信崔順實的這種“朝鮮崩潰論”,才出臺“關園”、重啟對朝廣播心理戰等強硬政策。

  韓國統一部去年10月否認崔順實介入“關園”等決策。但《韓民族日報》援引“親信干政門”後續曝光的案情報道,除少數核心人士外,青瓦臺及相關政府部門並不了解崔順實對國政的干預程度。

  【前景:重啟非易事】

  隨著韓國可能因“親信干政門”提前舉行原定於今年12月的總統選舉,來自朝野政黨的熱門人選紛紛就南北關係發表看法。一些韓國專家認為,可能到來的政治過渡、政權交替為是否重啟開城工業園提供了大辯論的舞臺。

  《韓民族日報》報道,朝野政黨潛在總統競選人大體認同開城工業園的象徵意義和重要性,但在重啟問題上卻顯現相當的溫度差。

  最大在野黨前黨首文在寅主張“早日重啟”,強調需要有對朝政策“杠桿”,而開城工業園正常運營可以有助於解決朝核問題,“如果我執政,為了重啟開城工業園區將推進南北對話”。民調機構“真實計量器”9日發佈的民調結果顯示,文在寅的民意支持率為33.2%,連續6周位居第一。

  城南市市長李在明更是主張“立即重啟”,説“關園”決定“本身就是無效的”。

  保守派的潛在總統候選人則認為現在討論重啟不合時宜,強調有必要與國際社會保持一致向朝鮮施壓。《韓民族日報》説,保守派實際上為重啟附加了條件。脫離執政黨、另組新黨“正黨”的“反樸派”議員劉承旼提出,前提是朝核問題取得進展;同屬正黨的京畿道知事南景弼説,前提是“營造半島和平氛圍”。

  其他熱門人選中,忠清南道知事安熙正、前國民之黨黨首安哲秀態度模棱兩可。

  重啟開城工業園也有較強的民意基礎。韓國國會上月中旬委託民調機構“蓋洛普韓國”進行調查,本月2日公佈結果:75.9%的韓國人認為“關園”對維護朝鮮半島和平“沒有幫助”;65.7%的調查對象對樸槿惠政府的對朝政策持否定態度;80.6%的人認為有必要“對話與制裁並行”或“變制裁為全面對話”。

  國會議長丁世均在公佈調查結果時説,朝核問題只有通過對話和協商來解決,雖然導致南北關係倒退的首要責任在朝鮮,但無論在怎樣困難的環境下都不應放棄對話,就此而言,停止對話的樸槿惠政府“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不過,韓國專家認為,即便是自由派的在野黨上臺,重啟開城工業園也絕非易事,除非朝鮮就無核化展現一定誠意。韓聯社援引統一部官員的話報道,重啟園區與聯合國現行對朝制裁措施相矛盾,可能引發爭議;朝鮮展現棄核誠意則是通往園區重啟的“捷徑”。世宗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鄭相昌説,新一屆政府會有意把重啟園區與朝鮮核導項目掛鉤,如果朝鮮兌現棄核承諾,國際社會不會反對重啟。

  美國非營利研究機構CNA公司高級分析師肯·高斯認為,在朝鮮願意凍結核項目之前,美國和韓國必須要同朝鮮接觸並提供一些“激勵措施”,但“從華盛頓和首爾最近的言辭看,我預見不到這種事,至少不會發生在近期”。(完)(新華社專特稿)

  關鍵詞:開城工業園區(Kaesong INdustrail Complex)

  相關連結:開城工業園區

  開城工業園區位於韓國首爾西北方向約50公里處的朝鮮開城,靠近朝鮮半島南北軍事分界線。2004年開園,2005年投入運營,是韓朝雙方經濟合作的最主要成果,也被視作兩國關係的晴雨錶,備受政治局勢影響。

  據韓國官方數據,124家韓國企業入駐園區,主要生産服裝、鞋類、化粧品等勞動密集型産品,總計雇傭5.4萬名朝鮮工人,截至園區關閉時,韓方累計向朝方支付工資5.6億美元。

  2010年3月韓國海軍“天安”號軍艦在朝鮮半島西部海域爆炸沉沒後,韓方認定這艘警戒艦遭朝方襲擊,繼而對朝方採取大規模制裁、即“5·24”制裁。開城工業園區倖免,成為韓朝之間僅存的經濟合作項目。

  2013年2月朝鮮第三次核子試驗後,半島局勢緊張,朝鮮同年4月以韓美聯合軍演升級緊張局勢為由單方面關閉園區,大約4個月後同意重開,並且與韓方商定,今後應避免園區再次遭到關閉,園區運營“在任何情況下”不應受到政治局勢影響。

  除了2013年那次,開城工業園區建立10多年來沒有因朝韓關係緊張而中斷過運營。按照世宗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洪鉉翼的説法,園區過去一直是韓朝“政治、軍事關係動蕩與民間、經濟合作之間界限分明”、“井水不犯河水”的象徵。(胡若愚)

  (原標題:開城工業園關閉一週年:朝韓雙輸 重開未有期)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