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西藏邁入環保能源時代:助築生態屏障 助推民生改善

2017-02-11 20:52:03|來源:中新網|編輯:靳松

  在喜馬拉雅山、雅魯藏布中游河谷地帶,桑日縣的頗章村是西藏第一座光伏並網電站建立的地方,目前日發電量約5.5萬多度。環保能源為西藏不僅帶來了生態文明,也助力當地民生改善。

  國家電投集團山南電力有限公司桑日光伏電站站長索朗倫珠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説:“2011年初,我們建設的桑日一期10兆瓦並網光伏電站投入使用,2015年末,二期10兆瓦並網光伏電站也投入使用,兩期電站面積達560畝。”

  電站沒建之前,植被覆蓋率低,地皮裸露,一遇到大風天氣,沙塵漫天。電站建好後,植被長起來了,風沙也少了。光伏電站將自然能源太陽能無污染地轉化成可利用能源,實現了經濟效益。索朗倫珠説:“光伏發電既是一道生態屏障,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西藏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羅布次仁表示,早在“九五”時期,國家為解決無水資源縣的用電問題,在阿裏和那曲地區部分縣建設了光伏電站,解決當地用電問題。2010年,在國家政策支持下,西藏自治區光伏發電産業迅速發展,分別在拉薩、日喀則、山南建了8個大型光伏並網電站並投入使用,裝機容量達10萬千瓦。目前國家對於西藏光伏發電補貼達到了每度電0.9元人民幣。

  除林芝以外,目前西藏其他地市都已建立並網光伏電站,其中拉薩和山南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據統計,西藏目前光伏發電並網裝機容量38.5萬千瓦,共計25座電站,每年發電量達到6億度以上。

  羅布次仁介紹,目前西藏電力裝機總容量267萬千瓦,其中,水力和光伏發電分別佔比為66%、14%,風力發電和地熱發電佔比較小。

  他表示,西藏偏遠村鎮如阿裏、日喀則、那曲等部分村鎮暫時無法主網供電的,由建設光伏電站和發放光伏戶用系統解決用電問題。針對牧民,西藏“金太陽”工程向他們發放了光伏戶用系統,解決了他們遊牧生活中照明、手機充電、打酥油茶、聽廣播等簡單的用電問題。到目前,西藏基本實現了用電全覆蓋。

  羅布次仁還表示,“十三五”期間,西藏將進一步延伸主電網,覆蓋全區74個縣(區)和主要鄉鎮,供電人口達到全區人口的97%,屆時從根本上解決廣大農牧民群眾的用電問題。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首次將西藏定位為“兩屏四地”——國家安全屏障、生態安全屏障、戰略資源儲備基地、高原特色農産品基地、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和世界旅遊目的地。

  羅布次仁介紹,西藏發展清潔能源,發展光伏發電有利於推動“兩屏四地”政策的落實,也有利於遏制全球變暖。按照目前西藏38.5萬千瓦裝機容量所發電的環境效益來看,每年減少21萬噸標煤消耗、減排55萬噸二氧化碳、2426噸二氧化氮、2333噸二氧化硫。

  西藏農牧區傳統燃料基本上以牛糞、柴火乾草為主,這不可避免出現濫砍濫伐破壞草原的現象,如果西藏傳統燃料消耗結構改變,那麼生態環境也將得到改善。下一步,西藏自治區將通過發展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逐步改變農牧區傳統燃料的消耗結構,從而促進生態環境建設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據悉,今年,西藏在建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超60萬千瓦,到“十三五”時期末,西藏光伏電站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00萬千瓦以上,佔西藏電力總裝機容量22%以上。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