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VR作品丨為了碧水藍天,這批科創人蠻拼的

2017-02-13 22:23:05|來源:光明網|編輯:楊玉國

【網絡媒體走轉改】VR作品丨為了碧水藍天,這批科創人蠻拼的

未來科技城總體規劃圖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邱曉琴

  在北京昌平區小湯山鎮與北七家鎮交界地帶,素有“北京母親河”的溫榆河穿流而過。在這片鐘靈毓秀的土地上,一座綠色低碳、環保生態、科技創新、宜居人文的未來科技城正蓬勃發展,目前首批15家央企相繼入駐,研發中心、技術創新基地、創業基地陸續建成。

  科技創新,可以“點石成金”。工業廢水處理技術、二氧化碳捕集技術、廢水脫硫零排放技術……如今,這座未來科技城已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點領域。城中的一批“科創人”、科創企業不僅不斷嘗試“變廢為寶”,還踐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於民的社會責任,讓“綠色發展”理念落地生根。

【網絡媒體走轉改】VR作品丨為了碧水藍天,這批科創人蠻拼的

手機掃描二維碼,全景速攬——未來科技城

  新技術應用緩解環境污染

  “集團新鮮水每天取水量100萬噸,每年用於廢水的環保資金投入超過10億元。”在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後簡稱“低碳所”)的工業廢水處理實驗室內,水處理平臺技術總監熊日華正在操作臺旁,講解著這項研究對神華集團的意義。

  透過熊日華手中的兩個玻璃杯,記者看到,經處理後的煤化工廢水清澈見底、清亮如新,與處理前的焦黃色水質形成了鮮明對比。

  【網絡媒體走轉改】VR作品丨為了碧水藍天,這批科創人蠻拼的

經過凈化後,煤化工廢水和再生水清澈度對比明顯

  作為煤炭企業龍頭的神華集團出資組建的國家級研究機構,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率先入駐,並肩負起助力神華集團轉型發展的重要任務。在水處理方面,全球知名水處理專家、低碳所所長衛昶親自組建團隊,充分發揮低碳所技術和神華集團內部需求優勢,快速推進水處理技術研發。兩年裏,不僅開發了煤化工廢水和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還提出多項創新水處理概念和技術。

  提及二氧化碳,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全球變暖、溫室效應等詞彙。面對氣候變化,如何處理二氧化碳排放已成為世界性難題。在未來科技城內,距低碳所不到5公里,華能清潔能源技術院有限公司(後簡稱“清能院”)一個平均年齡36歲的年輕團隊正在聚焦二氧化碳減排技術的研究。

  “二氧化碳捕集與處理技術研究世界領先,一系列燃燒後煙氣二氧化碳捕集與處理技術,適用於大多數燃煤和燃氣電廠。”研究院院長許世森博士表示,當前常規發電方式即鍋爐燃燒,通俗來講,燃燒後煙氣二氧化碳捕集與處理技術,多是在煤炭燃燒後産生的煙氣進入煙囪之前,將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全部脫除掉,這樣排放到煙囪的氣體即以氮氣為主,從而減少對空氣的污染。

  “變廢為寶”,實現低成本運行

  “天空藍”“碧水綠”時常刷屏人們的微信朋友圈。作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綠色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共識。為守護這片碧水藍天,這些研究所正在不斷發力。

  隨著各項技術的不斷成熟,在2008年北京奧運召開前,我國首個燃煤電廠碳捕集示範裝置——華能北京熱電廠3000噸/年二氧化碳捕集系統建成,助力“奧運藍”。2012年,我國首套針對燃氣機組的二氧化碳捕集裝置建成,規模達1000噸/年。

【網絡媒體走轉改】VR作品丨為了碧水藍天,這批科創人蠻拼的

煤炭被轉化為交聯聚乙烯,替代其他材料生産出船隻

  “如果這些技術推廣到全國,效果可想而知。”許世森告訴記者,未來燃燒前二氧化碳捕集技術也是他們的研究重點,即不進行煤燃燒,而是將煤氣化,在煤氣燃燒前將二氧化碳捕集出來。“與燃燒後的捕集相比,這種方法的成本要低得多。”許世森説。

  為了節能降耗、減少二次污染物排放並讓其回歸“正途”,許世森博士團隊仍在不斷探索。“目前,經過裝置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已達到食品級,可充入食品包裝袋中用於食品保鮮,啤酒廠和飲料廠使用二氧化碳氣體,還能做出爽口的啤酒和碳酸飲料……”

  此外,面對另一個業界難題——燃煤電廠脫硫廢水的零排放處理。許世森和他的團隊結合在煤化工廢水處理上的技術積累,迅速提出技術方案並在實驗室進行系統驗證與工藝優化,“有望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降低30%以上的投資和運營成本,這項技術正在福建一家電廠試行。”

  與許世森團隊的“降成本”理念類似。熊日華也提到,煤化工廢水處理技術于2016年4月開始在神華集團的煤化工基地開展中試驗證,通過5個月的技術可行性和技術優勢成功試驗後,將有望將現有水處理工藝的水回收效率從75%提高至97%以上,大幅減少廢水體積,“整個零排放系統的運行成本就有望降低30%以上。”

  服務社會,做有責任感的科創企業

  “立志將低碳所打造成專業化、國際化、規模化的能源研究機構,助力神華集團創建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供應商。”在低碳所的一份宣傳冊首頁上,所長衛昶寫下了這樣一段寄語。

  在與衛昶深入交流過程中,字裏行間都透露出他那份濃厚的“水情結”。在來低碳所之前,衛昶曾在通用電器行業工作20年。

【網絡媒體走轉改】VR作品丨為了碧水藍天,這批科創人蠻拼的

水處理實驗室內,工作人員正在作業

  “希望通過技術創新讓神華集團在煤、電、路、港、航、油主要業務之外,再打造太陽能、水處理、新材料、氫能源等新業務,實現可持續增長;從我的角度來説,如果能把水的問題解決掉,就為民生解決了大問題。”衛昶告訴記者,現在公司始終以“新材科技引領低碳生活”為使命,力爭建設成為全球一流、具有國際顯著影響的先進材料自主創新技術的全球供應商。

  “加速推進清潔能源發電前沿技術的研發和示範,實現科技引領,帶動産業結構升級與優化,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清潔能源技術研發機構的步伐,為中國華能集團乃至中國電力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支撐。”許世森這樣説。

  目前,整個未來科技城正在通過探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科研機制,充分運用中關村“1+6”先行先試和人才特區13項特殊政策,著力打造一流科研人才地方聚集高地,引領科技創新的研發平臺、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引擎,最終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核心區、綠色環保示範區、人文發展先行區、開放共享前沿區。“為我國建設國際高端人才創新平臺、搶佔全球人才競爭制高點、打造國家資助創新戰略高地、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發揮重大作用。”未來科技城有關負責人表示。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