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朝鮮再發導彈,它在等特朗普接招

2017-02-13 10:46:02|來源:環球時報|編輯:王瑞芳

  朝鮮于當地時間星期天早上朝半島東部日本海方向發射一枚型號不詳的彈道導彈。據韓國聯合參謀本部發佈的消息,該導彈共飛行了500多公里,來自世界各地的分析稱,這不是一次洲際導彈試驗,更可能是中程導彈試驗。

  韓美日迅速做出強烈反應,國際媒體則幾乎同時猜測了朝方這次發射導彈的目的之一,那就是向特朗普新政府發信號,測試對方的態度。特朗普和其團隊主要成員已經多次警告平壤,他們至少在語言上比之前的奧巴馬政府表現得更加強硬。

  去年朝鮮在中國農曆春節的大年除夕搞導彈試射,今年放在了元宵節之後,這一變化似乎顯示北京過去一年參加安理會制裁以及施加各種影響所産生的效果是大體正面的。但是,朝鮮執意發導彈將為美韓加快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提供進一步的藉口,損害中國的戰略利益。

  朝鮮發展核武器和彈道導彈已經成為東北亞的老大難問題,平壤軟硬不吃,國際制裁對遏制它的核導研發能力似乎也效果有限。朝鮮已經成為國際體系之外一個非常特殊的國家,外部世界與它對話的錯位越來越嚴重。

  朝鮮最開始發展核武器時,大概跟很多曾經的核門檻國家想法差不多:有了核武器能更安全,外部力量將會放棄對自己的顛覆企圖。但是那些國家的擁核衝動大多被壓下去了,只有朝鮮在逐漸“接近成功”,今天朝鮮在擁核還是棄核問題上,考慮得就更多了。

  與那些無核國家相比,今天的朝鮮顯然更危險,而不是更安全了。古巴、越南、老撾等都保留了傳統社會主義制度,但它們今天都沒有感覺受到嚴重的外部軍事威脅,反而享受著不斷對外開放的好處。只有朝鮮受到的軍事威脅至少在它看來非常真實,光是美韓聯合軍演就讓平壤無法安心。另外,平壤還承受著冷戰結束以來前所未有的嚴厲制裁,它的不安和憤怒是可以想像的。

  在付出了巨大犧牲之後,平壤時至今日除了手裏有“半生不熟”的核武及導彈技術,其他的幾乎“一無所有”。現在如果只以“安全”來換取平壤棄核,平壤大概已經不會接受。朝鮮人會希望得到更多,他們覺得自己今天的艱難處境是美韓逼出來的,後者需要出更大價錢贖買自己的核導成就,或者説為朝鮮這些年走過的這段彎路埋單。

  對外界來説,安全換棄核是一單公平交易,但對朝鮮來説,“安全”的含義要廣泛得多。朝鮮民眾為發展核武眾志成城,這樣的“政治正確”需要得到之後事態發展的驗證。美韓如果要讓平壤承認它“錯了”,棄核是“對錯誤的改正”,那一幕在朝鮮恐怕不會發生。

  美韓與朝鮮的對抗越來越極端化,但越是這樣,平壤越無退路。如果美韓都覺得自己無處可退的話,平壤的死扛將更加決絕。

  整個朝核問題已經嚴重走形,背離了與核武器有關的人們了解的通常邏輯。朝鮮的綜合國力規模太小,即使它真正擁有了核武器,它的所謂“核威懾”也將殘缺不全,而且缺少將它轉化為國家對外政治工具的途徑。華盛頓打壓朝鮮擁核,但就是不解決平壤擁核背後的那些關切,這是一場無厘頭的混戰。

  韓美日都要求中國通過對平壤施壓來迫使後者棄核,事實表明,它們在把朝核問題的次要方向當成主要方向來咋呼。如此下去,它們將在迷宮裏越走離出口越遠。

  朝核問題處於嚴重僵局中。特朗普是有“有魄力”名聲的,希望他跳出前任美國總統在朝鮮問題上的表面文章,深入到朝核問題的深層原因,有所行動,如果他對緩解朝核問題真有興趣的話。 

標簽:朝核問題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