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朝鮮射導彈日美韓“怒不可遏” 專家:此舉屬戰略試探

2017-02-13 17:12:3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易成晨

  

  2月12日,朝鮮發射一枚導彈。資料圖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黎萌 實習記者 吳佳怡):被朝鮮稱為新型戰略武器的北極星2型中遠程彈道導彈12日一早“發射成功”。此次發射,時機被認為是經過了朝鮮領導人的精心挑選,一是金正日生日(2月16日)即將到來,慶祝一下很有必要;二是日美領導人在美國邁阿密的棕櫚灘玩得正嗨,此刻提醒這兩位,別忘了東北亞還有個朝鮮的核導問題也正當其時。

  自金正恩在2017年的新年賀詞中提到,朝鮮的“洲際彈道導彈試射已進入收尾階段”後,被韓美解讀為新年伊始朝鮮的“新挑釁”將在何時兌現,一直備受關注。此前韓國方面預測,金正恩1月8日生日當天、特朗普就職日(1月20日)和金正日生日(2月16日)是這段時間最有可能的核導試驗時間點。

  分析認為,朝鮮此次選擇在12日發射,比再過幾日金正日生日時發射更具意義,因為這不僅給安倍和特朗普正在揮桿進行的高爾夫球比賽添了堵,還達到了讓日美韓領導人同時高度關注、同表憤慨的結果,吸睛效果比單純與生日掛鉤要強許多。

  據報道,安倍晉三已經為此表達了“無法容忍”,特朗普也表示了對日本的百分之百的支持態度,韓國當然對此也予以了嚴厲譴責。除此之外,美日韓已申請召開安理會緊急會議,以求應對朝鮮導彈發射;特朗普政府還稱,將用強化軍力來進行回應。

  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副院長王秋彬對國際在線表示,目前特朗普政府的對朝政策尚未定型,朝鮮此舉屬於戰略試探,以了解美國對朝政策的調整和變化。而韓國正處政局動蕩的特殊時期,發射導彈則可能影響其未來政策走向。“此次發射導彈並非是之前所説的洲際導彈,這説明朝鮮經過了取捨,將事件放在了可控範圍內,給下一步行動留下了迴旋的餘地。”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章文告訴國際在線,除了金正日生日快到的原因之外,金正恩更想試試特朗普,因為這位美國新總統此前曾表示過,不排除未來和金正恩坐在一起來探討合作。所以金正恩要以此看看特朗普會對朝鮮採取什麼樣的政策,了解一下美方的底線。

  山東大學中韓關係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梁立昌為本網撰文認為,朝鮮試射導彈,意欲“一石三鳥”:一是對抗韓美同盟,表明朝鮮威武不能屈;二是抵制國際決議,捍衛朝鮮國防自衛權;三是重復進行試射,提高核導技術威懾力。在朝鮮面臨的體制生存環境更加惡劣的情況下,確保中遠程彈道導彈的可靠性成為朝鮮軍事當局的重要任務,朝鮮需要儘快找到一條增強核導技術威懾能力的捷徑。

  關於事件的後續影響,王秋彬稱,美國的精力目前放在國內和國土安全上,戰略重心不會因為朝鮮發射導彈就發生轉移。“我認為美國會轉而向中國施壓,讓中國參與到國際對朝制裁,同時強化和東北亞盟友的關係,借盟友的力量來表態,加緊在韓國部署薩德。”

  章文表示,儘管這次發射是向東,表面上更多地是指向了日本,但韓國跟朝鮮更近,所以會給韓國朝野上下更多的要加快部署薩德的緊迫感,而那些反對部署的黨派,可能就更缺少阻撓的理由了。

  中國目前對此還沒有官方表態。章文的看法是,中國總體來説還是會很不高興,因為看起來此舉雖然是挑釁了特朗普政府,但是這會加速韓國部署薩德,又給韓國這樣做以很好的藉口,所以中國從戰略總體來看,肯定還是不開心的。

  王秋彬表示,現在的情況對中國很不利。首先就是薩德問題,其次中國剛剛和美國新政府建立起好的接觸。這個事件會給中美關係造成一定衝擊,後續中國的基本立場還是反對,希望各方矛盾不要進一步激化,可能會對朝鮮採取進一步制裁。

  “朝鮮種種行動的終極目的就是迫使美國和朝鮮開啟雙邊對話,所以未來半島問題解決的必經之路就是朝美對話,六方會談形成東北亞安全合作機制,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找到一個被各方所接受的解決辦法,在美國配合下破除現在的僵局。”王秋彬説。

  章文説,自從退出六方會談以來,朝鮮實際上一直在幫美日韓構成同盟來對付中國,給它們以藉口。中國又甩不掉朝鮮這個包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其拖累。朝鮮是鐵了心在發展核武器,未來朝鮮跟美國的談判一定是以擁核後的身份跟美國談,而絕不會是以棄核為目的來與美國談,因為只有這樣,朝鮮的砝碼才會大得多。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評論員盛玉紅認為,美日是以遏朝為名,行制華之實,所以,朝鮮半島不僅是中國東北地區的天然屏障,也是中國抗衡美國的重要戰略要衝。朝鮮半島不戰不亂,中國才有戰略緩衝,也才能力保另一個黃金十年。金正恩的出招,以及特朗普如何接招,對中美關係而言是一個重大考驗。而對中國來説,在與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打交道時處理好朝鮮核問題,同樣是個嚴峻考驗。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