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印度一箭104星創造歷史 專家:比肩航天大國仍需時日

2017-02-15 18:43:5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杜軍帥

  印度于當地時間2月15日通過單級火箭一次性發射104顆衛星,從而創造歷史。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黎萌 實習記者 吳佳怡):當地時間2月15日9時28分,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成功發射一箭104星。此舉標誌著印度繼成功完成火星軌道探測器發射任務後,進一步增強了在太空領域的技能。“真正的太空競賽正在亞洲展開”、“印度成本低廉的衛星發射已經打敗中國”等聲音隨即出現。

  據了解,在印度此次發射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航天機構一次發射過如此多的衛星。中國浙江大學微小衛星研究中心的皮星二號雙子星,曾搭載長征六號火箭,在2015年9月創造了一箭20星的亞洲紀錄,後來在2016年6月被印度追平。而一箭37星的世界紀錄由俄羅斯在2014年創造,至今日被印度打破。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印度問題專家龍興春表示,印度作為一個總體工業水準和科學技術水準不是很高的發展中國家,航天工業能夠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是值得肯定和稱讚的,但是並不能由此得出它在航天領域已比中國先進的結論。

  報道稱,印度本次發射的104顆衛星中,只有3顆衛星是自己的,5顆分別來自以色列、哈薩克斯坦、荷蘭、瑞士與阿聯酋,另外96顆衛星均來自美國,其中88顆衛星均來自加州一家地球圖像公司“Planet Lab(星球實驗室)”,而且這些衛星都是重量在100千克以下的微小衛星,最輕的僅為5千克。

  在接受國際在線專訪時,龍興春認為,這104顆衛星的總重量也都無法與中國、俄羅斯等國發射的空間站、太空艙的重量級別相比,且發射衛星的數量並不能證明一個國家航天工業發展的水準。“目前世界航天的發展,一箭多星並不是大家比拼的關鍵領域。中國、美國、俄羅斯,包括歐洲等國家現在發展的都是載重量比較大的火箭,所以這方面印度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近年來,各國加入“一箭多星”的競爭中,更多的是為了爭奪國際航天市場的“大蛋糕”。在單獨發射成本過高的難題前,“一箭多星”能夠分攤發射成本。印度空間組織主席Kiran Kumar在接受外媒採訪時曾表示,要通過一箭104星來實現投資回報最大化。“印度由於航天發展的國內市場提供資金有限,它通過國際市場可以得到一定的盈利和鍛鍊,所以它極力爭取這樣的機會。”龍興春説。

  近些年,印度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份額增加。龍興春認為,印度同早期進入國際航天發射市場的中國比,由於價格低廉,確實可以吸引一部分顧客,但是其本身發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不會把客戶都吸引過去。“中國、法國等都還能夠繼續在國際航天市場佔據重要地位。中國、法國的可靠性和大重量運載能力還是佔據優勢的。”

  有評論認為,印度的航天工業正在實現對中國的趕超。對此,龍興春表示,西方國家從意識形態的角度看認為印度更可信,但是從技術和安全可靠性上講,並不存在印度比中國更可靠的事實,中國也已經幫很多西方國家發射過衛星了。

  印度媒體一向喜歡將中國和印度進行對比,在中國已有11名航天員多次及重復進入太空,航天工程目前正在集中力量為建造載人空間站努力的同時,印度的載人航天卻面臨著技術短板和缺乏政府層面正式支持的困境,已宣佈被暫時擱置,發展前景不容樂觀。據悉,印度政府的“十二五”計劃只為其載人航天工程撥付約合1.45億人民幣的資金,僅能繼續進行預研。這樣看來,印度宣稱的在2021年將進行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計劃恐怕會再次落空。此前,印度的目標是在2015年實現第一次載人飛天夢。

  實際上,印度航天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還是其在火星探測方面的成績。作為全球首個發射火星探測器就獲得成功的國家,印度的航天實力由此展現,但是印度的載人航天與美國、俄羅斯、中國等國存在較大差距。“總體來講,印度的航天發展值得肯定,特別是在它整體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和國家工業基礎設施都還較差的情況下。”龍興春説。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