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霧霾亟需科學統籌

2017-02-16 20:01:29|來源:國際在線綜合|編輯:楊玉國

  治理霧霾不僅是對建設生態文明的切實踐行,也與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息息相關。近兩年來,我國多地多次發生嚴重霧霾天氣,如果不認真對待,必會進一步影響到公眾的健康水準、生活品質,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甚至影響到宏觀經濟的長期穩定增長。由此可預見,今年的兩會,霧霾的治理也將成為焦點話題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霧霾並非中國獨有現象。19世紀,英國倫敦曾經發生嚴重的空氣污染現象。上世紀40年代,美國洛杉磯也曾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國外的經驗表明,治理霧霾一般需要30年的時間。中國的霧霾治理或許無須30年,但在短時間內,吃驚、擔心、害怕、甚至抱怨都不能解決問題,公眾應該以更加科學、理性的心態看待治霾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指出:要科學統籌各項改革任務,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因此,在空氣污染治理中,加強科學統籌,形成合力十分必要,要充分利用科學技術的力量,注重科學指導,科學分類、科學施策,不能盲目蠻幹。特別是應對霧霾上,我們既要對科學家保持信心,也要保持一定的耐心。除了在汽車尾氣、燃煤、工業排放等領域加強科研削減大氣污染物外,針對一城市或一區域的霧霾治理,能否類似“人工降雨”實施“人工降霾”,以最小的綜合成本清除較高濃度的污染物,最大限度改善空氣品質。科研領域應對各種單因素污染及相關複合型污染,建立完善污染監測和評估體系,加強科技攻關,尋求治理上的技術突破和管理創新等。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霧霾治理需要發揮科技的“先鋒”作用。目前,不僅是長期從事大氣污染研究的科技人員在關心顆粒物污染,很多原來屬於其他學科的科技工作者,也轉向霧霾相關科學技術問題的研究。特別是大氣污染防治已經成為國家重要和緊迫的戰略需求,各級科研部門也高度重視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的研究,切實承擔國家戰略科研力量的歷史責任。現在,全國很多單位在研究大氣顆粒物污染防治相關的技術,比如燃料脫硫、脫氮、汽車尾氣催化凈化等凈化技術,以及霧霾污染的基礎研究。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中,高校是重要的參與者。

  治霾道路是曲折的,但前景是光明的。科學統籌治霾並非僅僅是採用一些先進設備進行巡查這麼簡單,而需要綜合施策、協調聯動、久久為功。科技在發展,治理霧霾的手段肯定也會越來越先進。作為科研機構要加大力度研究霧霾的成因、物理狀態、凝結形態等進行對症下藥、直接開刀。各級各部門也應結合供給側改革要求,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先進技術成果的産業化應用,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勢,加強協同創新、成果轉化、産業人才培育,不斷強化保護環境,控制污染源,提高社會意識。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也應看到,由於霧霾污染的複雜性,大氣污染的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應制定大氣污染控制長期規劃,分期實施。此外,我們現在執行的大氣細顆粒物標準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初期階段目標,以後要求會不斷地提高,所以環保是一種持續不斷的過程,環境保護工作不僅要科學技術的創新支撐,同時也應隨時調整,以使經濟、環境協調發展,促進國家發展的最優化。我們有理由期待,在中央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廣大民眾的積極參與下,在科學統籌的大力保障下,“山清水秀風光好,天藍海清如畫來”的美好畫卷將舒捲開來。

  (作者係人民論壇網特約評論員)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