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堅守平凡夢想 與“中國溫度”同行 ——“溫暖中國”新春走基層活動綜述

2017-02-17 22:50:11|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靳松

  1月9日,2017年網絡媒體“走轉改”啟動儀式暨“溫暖中國”新春走基層活動在北京正式啟動。春節前後,中央網信辦組織全國60余家中央新聞網站、地方新聞網站、商業網站和新媒體的100余名記者、編輯,分別奔赴福建寧德和北京昌平區等地,進行5~10天的蹲點採訪。

  2000多公里的行程中,他們傾聽、記錄、傳遞著大時代下平凡人的點滴溫暖與無私奉獻。同時,各省(區、市)網信辦按照中央網信辦統一部署,組織網絡媒體聚焦感人事跡,圍繞春運、送溫暖、文明鄉風、春節等熱點話題,記錄平凡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實事例。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恐怕永遠無法感同身受。”人民網編輯劉雲感嘆,“當真正與當地人民群眾進行深入交談接觸時,會忘記疲勞。”央視網記者孔華也在手記中寫道:“這次採訪,讓我看到了最美的風景,聽到了動人的故事,也遇見了‘最美的自己’。”

  觸摸基層故事 傳遞“中國溫度”

  中國搜索記者陳仁水已經記不清自己有多少次走過福州火車站的“海峽情·王威服務台”。“如果不是這次網絡媒體走基層活動安排了這個採訪點,我或許會永遠錯過這一個溫暖的故事。”陳仁水錶示。

  今年是全國鐵路系統勞動模範王威經歷的第29年春運,全國青年文明號、海西窗口“第一崗”的王威服務台集指引服務、問訊受理、急救治療于一體,“有困難,找王威”已經成為旅客心裏的“活招牌”。

  “一個人做一件事不難,難的是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一件事。”中國網記者金慧慧在手記中寫道,“福建行讓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這麼多人和事,堅守和奉獻是他們的共同點。”而王威脖子上留下的術後傷疤則給中國台灣網記者齊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威覺得,相比于長命百歲,“能一直為人民服務下去”才是他最大的願望。

  “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助力公益,也快樂自己。是他們,給了這片土地溫暖、力量和信念。”央廣網記者鞏盼東表示。

  聚焦舊貌新顏 記錄“中國速度”

  當面對福建省福安市溪邳村口那艘破舊的漁船時,人民網編輯劉雲兒時的記憶再一次被喚醒——他與該村的村民有著相似的童年經歷。

  過去,漁民們常年生活在海上,彎腰屈膝勞作,生活窮苦,生命安全也缺乏保障。上世紀60年代以來,村黨總支、村委帶領全村開闢土地,並組織漁民分3批上岸定居。2013年,溪邳村建造了新居住區和6個船民安置點,新建房屋635幢,人均住房面積約25平方米。

  “憶昔日居住連家船滿江漂泊,想今朝上岸住新房備感黨恩。”老書記劉向祿揮舞著手臂,一曲號子隨口而來。

  家園換新顏的同時,科技也在一步步造福著社會。

  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園區內,80後女博士王曌已經度過了6個春節。6年前,畢業後的她加入創業大軍,將光學工程專業知識應用到眼科領域,設計出多款具有創新意義的高性能眼科産品。新華網記者聶晨靜覺得,正是她骨子裏那股不安現狀的闖勁和韌勁,讓無數人得以重見光明。

  就這樣,從田間地頭到社區內外,從企業園區到邊防海哨,用腳採訪,用筆還原,網媒記者編輯們聚焦著舊貌新顏,記錄下一幕幕激動人心的“中國速度”。

  創新傳播樣態 全媒體接力“走轉改”

  參加本次“新春走基層”活動的記者編輯大多是80後、90後,不少同行還是首次承擔起深入基層一線採訪的任務,但他們仍堅持用情、用心、用功踐行著“走轉改”。在圖文稿件、VR全景圖片、GIF動圖、短視頻等全媒體傳播矩陣助力下,一篇篇高度、深度、溫度並存的報道,在網絡上掀起“中國溫度”的暖流。

  截至2月15日,活動開設專題專欄203個,原創作品7418篇;全網發佈各類新聞信息5.09萬條(篇),新浪微博開設的#溫暖中國#和#中國溫度#兩個微話題閱讀量超過18億次。

  習慣了和攝像一對一搭檔的央視新聞記者魏明在採訪手記中直言:“拍得了圖、剪得了視頻、寫得了段子,這樣才算是向全媒體記者轉型,否則效率就慢了人家一截。”;由於準備充分,新華網記者李海韻第一天採訪結束後,不到4個小時就寫出了一篇高品質的文章《春運守望者——鐵路人的不懈堅守》;而從紙媒轉戰網站的光明網記者邱曉琴等人每到一個採訪點,就嫺熟地搭起VR拍攝設備,製作出一篇篇形象的VR全景報道,搭配插入了GIF動圖的稿件,在專題區予以呈現……

  採訪結束,許多記者仍舊戀戀不捨。中國網記者金慧慧回北京後總是惦記著未寫的選題,“雖然一路任務重、壓力大,但也正是快節奏的行程讓我迅速成長,竟然有點兒上癮。”這次活動也更加深了新浪網編輯劉慧對“走轉改”三個字的理解:“從辦公室到田間山區,不是‘走秀’也不是‘走過場’,用心才會有好報道。”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