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德科學家攜手研究發現肝功能恢復的“秘密機關”

2017-02-18 10:42:57|來源:中新網|編輯:徐藝源

  中新網上海2月18日電 (陳靜 譚珊)正在此間舉行的亞洲-太平洋肝病年會上,“中德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合作團隊”18日正式揭牌。同日發佈了中德兩國科學家合作研究的成果。兩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決定肝臟能否恢復功能的關鍵因素是“肝細胞的毛細膽管化”,即是否實現了“功能性肝再生”。這一發現未來有望降低終末期肝病患者的換肝率及死亡率。

  中國是肝病大國,乙肝發病率居高不下。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種肝臟疾病終末期綜合徵,在所有肝臟疾病中短期死亡率極高。患者一旦由肝硬化階段發展至慢加急性肝衰竭,三個月死亡率高達50到70%。進行肝移植是該病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在當今醫學界,有效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高死亡率被視為“摘取肝病皇冠上的明珠”。

  中德科學家的這一研究成果為今後該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不僅可以開發促進“肝細胞的毛細膽管化”的靶向藥物,還可通過改善病變肝臟局部的微環境,促進肝臟本身“肝細胞的毛細膽管化”形成。而幹細胞的治療為後者提供了很大可能。

  今天正式揭牌的“中德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合作團隊”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與德國海德堡大學聯合組建。據悉,從2008年起,李海團隊就與德國團隊針對慢加急性肝衰竭肝臟病變的機制開展研究。2014年,中德科學家闡明瞭慢加急性肝衰竭疾病發生的本質,為開發抗急性肝細胞壞死的創新藥物提供了依據。

  中方科學家——仁濟醫院消化科李海教授當日告訴記者,儘管慢加急性肝衰竭有50-70%的高死亡率,但仍有30-50%患者可以存活。最近三年來,雙方科學家進一步就患者存活的關鍵因素展開研究。

  李海表示,肝臟有很強的代償功能,只要有20到30%的肝功能恢復就可讓患者存活。研究人員發現,在2周內,所有發生肝壞死的被研究對象肝臟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肝細胞再生,但是只有少數存活者真正實現功能性肝再生,即形成“肝細胞的毛細膽管化”結構。而死亡及治療無效而進行移植的患者則無法形成該重要結構。(完)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