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阿爾卑斯長號 —— 悠揚的高山精靈

2017-02-19 11:44:0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張倩楠

  

  資料圖:這種原始木制管樂器最早用松木制成,常見尺寸長3.5米,重約4公斤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張婧昊 劉素雲):阿爾卑斯長號是瑞士阿爾卑斯山區牧民的傳統樂器之一,也是他們召喚牲畜及彼此間傳遞信息的工具。這種原始木制管樂器最早用松木制成,常見尺寸長3.5米,重約4公斤,末端像牛角一般彎起。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超過500年,吹奏長號呼喚安撫乳牛的藝術形象也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的玻璃畫中。

  然而,隨著19世紀瑞士奶酪業開始從高山牧場轉至村鎮裏的乳品工廠,這種放牧者的傳統樂器及通訊工具因其實用性減弱而幾乎消失殆盡。直到民間風俗和旅遊業復興,失去原本實用價值的阿爾卑斯長號才獲得重生,轉變為純粹的樂器並成為代表瑞士的一個重要符號。

  馬丁是這一音樂領域的行家,他在盧塞恩開了一家專門的學校,教授國內外的愛好者吹奏阿爾卑斯長號,已經有30年了。他熱愛這支能夠觸及靈魂的樂器,也致力於推廣這門藝術。馬丁介紹説:“當今社會的發展越發國際化,人們反而更懷念傳統。阿爾卑斯長號的傳統演奏曲目有1000多首,還有不斷創新的現代作品,並且在近兩三年來,二者開始相互借鑒、融合。”

  在其諸多學生中,有退休的老人,也有年僅7、8歲的兒童,因此馬丁因材施教、逐一點撥。然而,他説學生們普遍面臨的困難是沒有足夠的時間練習,這也與樂器體型龐大因而不易找到適合的空間有關。 

  

  庫迪(左)、徐心工(右)正在演奏阿爾卑斯長號

  來自中國的徐心工就曾遇過這樣的煩惱,他説:“最初,我花了大約3至4周時間去打聽哪可以作為練習室,後來找到一處房間,結果由於演奏聲音大被鄰居投訴。另外,樂器本身的大小也是個問題,我只能站在房間的一個角落,對角線放長號。”

  目前,徐心工已經跟著馬丁學習了3個月的時間,可以熟練掌握2段演奏曲目。有著多年圓號吹奏功底的他認為,阿爾卑斯長號比較難吹準,因為音和音之間相隔很近,嘴唇的細微變化就會導致吹出來的音不一樣。

  

  資料圖:末端像牛角一般彎起

  的確,阿爾卑斯長號雖然體積巨大卻是結構再簡單不過的樂器,它沒有一般吹奏樂器必需的按鍵與簧片,甚至在管壁上除了吹口與末端的喇叭口外沒有任何其他氣孔,這反而大大增加了吹奏技巧的難度。音樂産生只取決於演奏者吹出氣息的長短和壓力的強弱,特別是嘴唇不同方式的顫動。氣流經過長長的木制號管的共鳴與放大,發出悠長持續的美妙音樂,其音色融合了銅管樂器的豐富和木管樂器的柔和,並能傳播到很遠的地方。

  

  資料圖:音樂與群山、森林渾然天成、悠揚共鳴

  然而相比掌握技巧,更難、也更重要的是領會和體現這種藝術的情感與精神。徐心工在介紹自己的學習體驗中還提到,阿爾卑斯長號的樂曲旋律和節奏都不難,甚至可以説很簡單,但是要吹得“像”,很難。他説:“這是非技術性層面的,想要把一個瑞士的東西吹得像瑞士,就要有一點瑞士情懷在裏面,這對外國學習者來説會比較難。要多聽,學習怎樣斷句、什麼時候吸氣等等,照貓畫虎;還要想像自己在山裏,有草地,體會天地間的一種感覺,這樣才能演奏得‘像’。”

  説到這份情懷,瑞士本地人庫迪也有同感。別看庫迪的工作本身與音樂毫無關係,但自從18年前剛一接觸到阿爾卑斯長號,他就發現這是他最愛的樂器了,因為與當今的快節奏截然相反,這門藝術令他完全沉靜下來。他説:“阿爾卑斯長號的演奏曲目都很柔和,我在吹奏時會很放鬆,會沉浸在冥想中,會令自己進入另一種心境。”

  

  資料圖:阿爾卑斯長號是天然屬於大山的

  有人説,阿爾卑斯長號是天然屬於大山的。它發出的聲音是向天地的呼喚,是音樂與其周圍群山和森林的渾然天成、悠揚共鳴,吹奏者只有真正領悟了這一精髓才能賦予這簡樸音樂以渾厚的底蘊和靈動的生命。

  

  資料圖:阿爾卑斯長號作為牧民職業的象徵多出現在瑞士傳統節慶上

  目前,阿爾卑斯長號作為牧民職業的象徵更多出現在瑞士傳統節慶上,西南部瓦萊州楠達鎮每年夏天舉行的國際阿爾卑斯長號音樂節也是當地重要的文化活動。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熱愛這份傳統藝術的人們會聚在一起,聆聽號角聲在山谷中回蕩,放空身心,靜美。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