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暫停進口朝鮮煤炭,各方莫亂猜

2017-02-20 14:46:59|來源:環球時報|編輯:梁生文

  

  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18日宣佈,為執行安理會2321號決議,中國從本月19日起至2017年年末暫停進口朝鮮原産煤炭。上個月中國方面還公佈了禁止向朝鮮出口貨物的新清單,該清單被認為是空前嚴厲的。

  朝鮮目前的外匯收入據稱有四成左右來自向中國的煤炭出口,中國的最新決定因此被認為“很有力量”。由於該決定是在金正男遇害後中方出臺的,西方的一些分析認為前者是“對暗殺事件的反應”。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學者一致認為這種説法不可信,一來金正男被暗殺是誰幹的還無定論,二來金正男是“中國一張牌”的描述太離奇,這根本就不符合現代中國外交的原則和邏輯。

  中國暫停從朝鮮進口煤炭,使得國際社會制裁朝鮮的態度更加接近了,平壤通過製造大國對立來打破制裁的策略將更難施展。國際社會永遠不會接受朝鮮擁核,這是平壤應客觀清醒認識的大現實。

  平壤迄今展示的姿態是針鋒相對的,即它在任何情況下同樣不會放棄擁核。那麼尖銳對立就會長期延續,各方都將可能蒙受損失,但顯然朝鮮的損失最大。因為別國的損失大多是潛在的,甚至理論上的。而朝鮮的損失每一天都很現實,而且日趨嚴重。

  作為一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核武器的作用被人類社會認識的並不充分。一般認為它能帶來強大威懾力,可以成為擁有者戰略安全的基石。對大國來説可能的確是這樣,但朝鮮的例子告訴人們,這個道理並非毫無例外。

  擁核無疑損害、而非促進了朝鮮的國家安全。核武器在把它變成全世界戰略上最不安全的國家,戰略觀察家們傾向於相信,隨著朝鮮核導技術的不斷推進,美韓與朝鮮的軍事衝突最終將會爆發,擁核給朝鮮招來戰爭的可能性遠遠大於幫助它避免戰爭的可能性。

  朝鮮即使造出能夠實戰使用的核武器,也不太可能形成通常意義的核威懾。這是因為朝鮮的綜合實力過於單薄,核武器所擁有的威懾力無法轉化。

  首先,所有大國都不會相信朝鮮敢對它們發動先發制人的核打擊,因為平壤根本無法承受隨之而來的毀滅性報復。大國反對朝鮮擁核不僅出於排除朝鮮使用核彈的任何可能,還有關於國際秩序的許多其他考量,比如防止核擴散。

  由於朝鮮不具有發動先發制人核打擊的可信意志,國際社會不可能在它很初級的核導技術面前屈服。這使得平壤在與安理會的決議對抗時將始終處於劣勢。

  核武器只有在大國開展博弈時,才會成為確保彼此都不越界的工具。當常規力量對比懸殊時,弱的一方是無法用“有核”來恫嚇對方的。己方擁核可以使對方不使用核武器更加篤定,但不可能做到消除對方的敵意,讓自己在與對方的鬥爭中佔據上風。

  不少小國以及中等國家都曾致力於發展核武器,但後來都不搞了。蘇聯解體時,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比較痛快地答應了放棄擁核,都是看到了核武器其實對它們沒用。平壤擔心自己的戰略安全,這可以理解,但擁核的確是走不通的道路。

  如果當下的對立長期持續,那麼朝鮮可能還要被孤立幾十年,這有可能成為朝鮮多種政治風險的源頭。擁核對朝鮮到底是利是害,平壤還需認真計算。

  儘管參與了聯合國的制裁計劃,中國社會對朝鮮的友好之情始終未變。北京永遠希望朝鮮健康發展,實現繁榮與穩定。中國的制裁措施只針對朝鮮擁核,我們堅決反對韓國媒體上針對平壤的各種政治幻想。時代在變,中國人善意地希望平壤有魄力和能力以變應變。

標簽:朝核問題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