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擴軍為哪般?
德國裝甲車運往立陶宛(資料圖)
德國國防部長烏爾蘇拉•馮德萊恩近日發表聲明,宣佈擴軍5000人,同時增加500名預備役軍人和1000名文職人員。去年5月,德國宣佈擴軍1.44萬人,同時增加4400個文職人員,這意味著冷戰結束以來長達25年的裁軍時代宣告結束。馮德萊恩計劃使德軍在未來7年內總兵力達到19.8萬人,文職人員6.1萬人。擴軍意味著增加國防預算。自首次宣佈擴軍以來,德國承諾未來五年內(2015-2019)軍費支出增加6%。2016年軍費支出增加12億歐元,總計達342億歐元,佔德國國內生産總值的1.2%。2017年的國防預算大約是370億歐元。軍費開支主要用於人員維持,武器採購和更新換代,和增加對北約的財務貢獻等。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要求北約成員國儘快分攤軍費,要求國防預算應佔國內生産總值2%。在上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德國總理默克爾重申將盡力使德國的國防預算達到2%的標準,這也意味著德國每年需要在原先的基礎上再增加大約254億歐元的軍費支出。
德國為何如此大張旗鼓地擴軍和增加國防預算呢?筆者認為特朗普政府要求德國等北約盟友增加國防預算並不是根本原因。事實上,德國的擴軍計劃早在2015年就已經宣佈,德國國防部也在2016年7月頒布新的國防白皮書,明確提出要擴大軍隊規模和增加國防預算。這些都發生在特朗普政府督促北約成員國增加軍費之前。特朗普的北約“過時論”以及美國政府要員(諸如副總統彭斯和國防部長馬蒂斯)的施壓客觀上加快了德國早已醞釀好的增加國防預算和軍隊規模的計劃,但不是擴軍的根本原因。
兩次擴軍的直接原因是德國所面臨的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正在惡化。在傳統安全威脅方面,烏克蘭危機懸而未決,俄羅斯強大的軍事能力和鐵腕政策讓中東歐的北約成員國和波羅的海三國的安全擔憂倍增,德國認為有義務捍衛集體防禦的威懾力。特朗普對北約飄忽不定的態度促使德國嚴肅思考“萬一”的問題。萬一美國真的減少對北約盟友的安全防衛承諾,德國如何填補這個軍事真空?作為歐盟的奠基者和歐洲大陸的傳統經濟強國,德國只有挺身而出,改變“韜光養晦”的安全和外交政策,積極作為,主動參與甚至引領北約盟友抗衡俄羅斯的強硬政策。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為何德國積極支持北約在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駐軍,其中參與北約駐軍行動的首批德國士兵近期已經抵達立陶宛。除此之外,多種非傳統安全威脅同時惡化也是德國擴軍和增加國防預算的直接原因。分析指出,德國大選在即,如何應付駭客攻擊和網絡謠言對德國大選的干擾,是德國政府的重點防禦領域。德國也面臨棘手的難民和反恐問題。地中海和愛琴海地區的人口販賣和偷渡行為愈演愈烈,德國也不能袖手旁觀。在歐洲之外,德國也需要肩負馬裡維和任務,打擊索馬裡海盜,重建阿富汗等。為了有效應對這些非傳統安全威脅,迫切需要德國國防軍的介入和參與。這也是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一直強調的核心論點:“對德國國防軍的需求從未像今天那樣顯得如此迫切”。
必須指出,相較于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力量,德國總體軍事實力有限,因此德國擴軍和增加國防預算的政治象徵意義高於其軍事性影響。其一,德國此舉是為了向北約盟友證明德國在軍事上是一個“可靠的盟友”。由於德國在2011年缺席美國領導的干預利比亞內政的軍事行動,導致其它北約盟友嚴重懷疑德國是不是可靠的軍事盟友。此後,德國一直努力嘗試修補它在北約內部的形象。其二,德國此舉釋放出捍衛北約的明確信號,其它北約成員國可能會效倣德國,擴規模,增預算,增強北約的集體防禦能力,儘量遏制俄羅斯採取新的軍事冒險行動。德國兩度擴軍和增加國防預算也有更深層的政治意義。歸根結底,它是德國重塑身份認同的關鍵一環。冷戰結束之後,德國一直面臨身份認同的焦慮症。如何評估德國的軍國主義歷史與德國面臨的現實安全威脅?如何權衡軍事力量的必要性與民事力量的優先性?如何保持自我的戰略克制但又能承擔相應的責任?如何滿足盟友的期待但又不能令它們感到不適?德國一直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然而,此次擴軍和提高國防預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德國決心走出身份認同的困境。德國的三個身份認同開始變得明朗:德國不僅是德國人心目中的和平主義倡導者,也是西方民主聯盟的核心成員,同時還應該是國際舞台中一個敢於擔當的中等強國。
德國著名學者約瑟夫•喬菲曾對德國過去一百多年的外交風雲進行分析後意味深長地指出,德國的地理位置註定了德國是歐洲政治的戰利品、要害和麻煩,德國為此曾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德國領導人開始意識到,“德國的實力不足以我行我素,卻足以讓他們對它嚴加防範”。“每當實力不受約束的德國自行其是時,便招致更大的災難;而每當德國被牢牢套進一個集體體系中時,結果就是空前的繁榮。自我克制是自主的代價,參加一個集體是發揮領導作用的條件”。“如果歐洲的機制能夠體現擴大了的德國利益,一個強大的德國就不會顯得咄咄逼人,而同樣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過去二十五年,德國的戰略克制贏得了歐洲盟友的尊重和認可,此次擴軍和增加國防預算也沒有引起盟友的恐慌。時移世易,德國重塑了身份認同,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德國將會在歐洲和國際舞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從這個角度來看,擴軍和增加國防預算並非德國安全政策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文/許少民 中山大學大洋洲研究中心訪問學者,西澳大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