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的治國理政思想的民族氣質、中國特質與世界品質

2017-02-25 18:55:34|來源:求是|編輯:楊玉國

    習近平同志的治國理政思想,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相結合的産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新成果,標誌著中國共産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又一次空前團結、統一與進步。追溯這一思想的形成脈絡,既離不開中國的歷史傳統、文化和時代發展背景,更離不開習近平同志非凡的成長經歷、獨特的人格魅力。這一思想理論成果既是中國的、民族的,也是屬於世界的。

  一、從歷史與傳統的維度,領略習近平同志的治國理政思想所蘊涵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人文魅力

  理論的“顏值”來源於文化的潤澤。中國文化有著最廣泛、最深厚的群眾基礎,蘊含著最深層的百姓認同,反映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理想。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個民族的復興必將伴隨其文化的復興;一個民族的復興,如果不能植根于文化的復興,將根基不穩、底氣不足,更不會持久和健旺。中華民族歷經苦難、鳳凰涅槃,不僅磨礪出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也為先進思想文化産生發展提供了豐厚沃土。理論離不開優秀歷史文化的滋養和提升,文化離不開先進理論的豐富和發展。習近平同志的治國理政思想的民族氣質,是他堅定的文化理想和文化自信,是他堅持賡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思想文化、堅持文化的理論意義與理論的文化價值相統一,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時代化做出的時代表達。

  繼承昇華“民本思想”,為全黨同志在新形勢下強化為人民服務宗旨意識提供歷史教誨。習近平同志指出,“民本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最寶貴的元素,與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方針是一致的,必須繼承和發揚。中國歷史文化中向來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傳統思想,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等。這是古老中國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它既蘊含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認同,也與當代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天然契合。習近平同志在不同場合多次引用明代政治家張居正的“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要在於察其疾苦”,闡明治國理政者的責任就是解決百姓困難,讓人民安居樂業。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週年座談會講話中,他又以春秋時期思想家管子的“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提出“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並號召全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賦予“民本思想”新的時代內涵。他還多次在講話中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德莫高於愛民,行莫賤于害民”等經典詞句來闡明黨的立黨之本、表達愛民為民情懷。習近平同志這些重要論述和重大舉措,抓住了黨的建設的根本和關鍵,順應了廣大百姓的期待和要求,是對“民本思想” 在新形勢下的傳承和發展。

  創新發展“為政思想”,為國家政治治理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政道與治道統一提供歷史啟示。為政以德、為政以法、為政以道的“為政思想”是我國最基本、最傳統的治國理念。“三為”思想相互聯繫、辯證統一,反映了歷代為政者政治理想的文化共識,也與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理論高度吻合。習近平同志非常重視和善於從歷史傳統中汲取政治智慧,以更加深邃的眼光發現新規律、提出新理念。早在福建、浙江工作期間,就引用孔子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強調共産黨人無論是做官做人、幹事創業都不能丟掉“為政以德”這個根本。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他深刻闡述了道德實踐與法治建設的內在聯繫,強調國家治理應當德治與法治相結合,進一步揭示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內在規律。他還以《論語》中的“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闡述領導幹部率先垂范的從政準則。用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的“以實則治,以文則不治”,《荀子·王制》中的“政令時,則百姓一,賢良服”,闡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引《周易·係辭下》中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管子·正世》中的“利而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老子·道德經》中的“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指出始終保持憂患意識的現實意義。他以鐵腕反腐整肅黨紀,純潔隊伍,號召全黨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習近平同志這些重要論述和重大舉措,既反映了他對“為政思想”的深諳熟用,也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瞭方向。

  秉承洗練“修身思想”,為領導幹部順適時代條件變化、不忘崇德修身提供歷史鏡鑒。注重通過“修身立德”促進“人性之善”,是我國古代“修身思想”的主旨要義,也是領導幹部為官從政做人的重要遵循。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做人是做官的前提,一個領導幹部的作為,取決於本人的修為。他始終把“嚴以修身”擺在首位,要求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把加強道德修養作為必修課,告誡大家“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要“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也”“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引用東漢張衡的“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三國諸葛亮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隋代王通的“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宋代呂本中的“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等,説明“修身”對做官為人的重要意義。他還注重以上率下、身體力行,帶頭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在全黨推動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整頓。習近平同志這些重要論述和重大舉措,體現了對中華傳統文化關於“修身思想”精髓要義的深刻把握,揭示了黨員領導幹部“人性鍛鍊”與“黨性修養”相統一的內在規律,是解決當前領導幹部失政失德問題的重大創新。

  賡續傳承“勸學思想”,為共産黨人特別是當代青年繼承學思精神與加強自我改造相統一提供歷史啟迪。“中國文化的核心是生命的學問”,其理論意義在於“學思”,其實踐意義在於“改造”。這既是古代“勸學思想”的主要精神,也與當前解決我們“本領恐慌”內在一致。習近平同志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深刻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他把學習作為關係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問題,親自為黨員領導幹部開出書單,列出必讀書目;親自到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與青年學生座談交流,勉勵他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他還引用“腹有詩書氣自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勸勉黨員幹部要愛讀書讀好書,自覺接受經典訓練;勉勵當代大學生特別是廣大青年,念好“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八字真經,係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習近平同志這些重要論述和重大舉措,是他從個人成長歷程中得出的深刻總結,也為我們跟上時代節奏、把握時代脈搏提供了方法論指導。

  二、以全局與戰略的視野,領略習近平同志的治國理政思想所彰顯的實現民族復興的革命理想

  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的鬥爭史、中國共産黨90多年的奮鬥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發展史,孕育了革命的民族、革命的人民和革命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實現民族復興既是一代一代共産黨人奮鬥的目標,也是全體中國人民理想的彼岸。新的時代條件下,實現民族的復興,靠照抄照搬、機械套用模倣必然沒有出路,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則會導致歷史倒退。習近平同志的治國理政思想的中國特質,是他立足中國現實、著眼中國未來,對黨在日益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堅持革命理想與改革創新相統一,實現民族復興做出的科學思考與設計。

  樹起“中國夢”精神旗幟,為民族復興描繪時代圖景。習近平同志上任伊始,就率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向全世界莊嚴宣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偉大中國夢。這一思想的提出,為實現民族復興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和意義。應該説,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習近平同志的治國理政思想的核心,居於整個思想理論體系的頂層。實現中國夢,不僅集中反映了全體中國人民包括海外炎黃子孫的共同夙願,能夠凝心聚力,而且表達親切、可感,更具激勵作用,是中華民族面向未來、團結奮進的精神旗幟。在“中國夢”的引領下,又逐步形成了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不斷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推向前進等一系列帶有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獨具中國特色、中國優勢的重大戰略思想。

  確立“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民族復興指明現實路徑。雖然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怎樣才能進一步縮短與民族復興的距離?2014年12月,習近平同志在江蘇調研時提出,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提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勾勒出更加明確的“路線圖”。可以説,“四個全面”是一份莊嚴的政治承諾,其中隱含著深層的中國復興邏輯,相比西方政黨開出的“政治空頭支票”,中國共産黨的政治承諾更為真實可靠可信,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大實踐創新。這個戰略佈局的確立,不僅架起了通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橋梁”,也集中體現了習近平同志的治國理政思想的靈魂。

  用好“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一招,為民族復興提供動力引擎。如果説改革開放是我們黨歷史上的偉大覺醒,那麼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實現民族復興的深刻覺悟。習近平同志強調,改革開放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一招,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動實現民族復興的根本出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重視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堅持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總目標。在這一總目標下,他又相繼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引領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改革。把全面深化改革上升到國家戰略、民族利益層面來認識和推進,既彰顯習近平同志對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擔當,也集中體現其治國理政思想的方法論意義。

  圍繞“強軍目標”建軍治軍,為民族復興構築堅強後盾。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堅強力量支撐和保證。實現中國夢,客觀上要求我國國防實力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有一個大的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始終堅持把國防和軍隊建設放在國家和民族最高利益下考量,放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來運籌,放在國家總體安全中來把握,鮮明提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實現強軍目標,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在治國理政大盤子中定了位,也為新形勢下軍事力量建設和運用確立了根本指向。圍繞實現這一目標,他親自領導制定了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確立了“五個更加注重”戰略指導,擘畫了政治建軍、備戰打仗、改革強軍、依法治軍、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等戰略舉措和佈局,形成了一系列與黨的軍事指導理論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強軍思想。這一思想,既有豐富思想內涵,又蘊含科學思想方法,不僅成為新形勢下黨的軍事行動綱領,也集中體現了習近平同志的治國理政思想的戰略運籌。

  三、站在真理與道義制高點,領略習近平同志的治國理政思想所體現的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胸懷氣魄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國家不分大小,民族不論貧富,大家同處一個地球村,面對困難與挑戰,唯有攜起手來,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舟共濟、共渡難關才是“天道”。全世界和平發展是全人類解放的必要準備,全人類解放是全世界和平發展的必然趨勢。實現民族復興和國家振興,必須遵循這一歷史發展規律。這既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最高行動綱領,也是共産黨人的智慧與胸懷。習近平同志的治國理政思想的世界品質,是他以關注人類前途命運的天下情懷和推動世界發展進步的胸襟氣魄,在致力解決中國發展問題基礎上,積極探索中國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而彰顯出的特質。

  積極參與和推動全球治理。“要想走得快,就一個人走;要想走得遠,就一起走。”與時代同步,中國前進的步伐將會更加堅定堅實;與世界同行,中國道路將會走得更遠更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出席聯合國大會、G20金融峰會、APEC峰會等重要國際場合多次提出有關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倡議。他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時強調,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不管國際格局如何變化、不管全球治理體系如何變革,我們都始終堅持平等民主、合作共贏,積極參與全球治理。2017年1月17日,習近平同志在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再次呼籲: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理應平等參與決策、享受權利、履行義務。事實證明,佔世界人口19.2%的中國,近些年在國際國內積極倡導、推出有利於全球治理的政策、主張和行動,對世界經濟更加平衡、全球治理更加有效、國際關係更加民主做出了重要貢獻。

  讓世界人民共享中國發展成果。復興一個民族,改變一個世界,這是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人民的最高價值目標追求。實現中國的發展對推動世界進步不僅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為其他國家(地區)和人民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由於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經濟一度陷入困境並且復蘇緩慢。2013年以來,習近平同志在出訪和出席重要國際活動時,先後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型大國關係、“一帶一路”建設、正確義利觀等理念和倡議,以及我國主導創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參與建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設立絲路基金,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確立五個方面新的發展理念等。在2017年初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他向世界宣佈並承諾,2017年5月中國將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與世界人民一道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臺,為解決當前世界和區域經濟所面臨的矛盾問題尋找“良方”,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更好造福各國人民。這一系列具有世界內涵、全球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一經提出,不僅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也得到了有關國家積極響應,進一步印證了 “中國發展絕不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絕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中國發展對世界各國是重要機遇”的深刻內涵。

  為世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致力解決中國問題的同時,緊緊圍繞“推動世界和平發展”“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兩大主題,一直在思考和關注世界前途、人類命運的現實問題。在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習近平同志向全世界莊嚴承諾: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時,發表主旨演講,重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的中國方案,並進一步指出,“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這一思想表明瞭中國未來發展不僅要為世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工業産品”,更要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探索出更好的“思想産品”,讓具有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和主張在全世界傳播,讓各國人民在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的同時,共同沐浴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最新文明之光。這是當代中國對世界作出的最重要貢獻。

  (作者單位:中央軍委機關)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