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新長征路的中國精神

2017-02-26 13:14:18|來源:光明網|編輯:顏觀潮

  天遼地遠,山高海闊。

  在東方,一幅幅壯麗畫卷次第鋪開,向世界展示新的容顏,萬眾矚目。

  歷史的迴響,時代的鼓點,人民的呼聲,未來的召喚,匯聚起中國的鏗鏘聲音。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莊重宣告。

  新的長征路上,方向高遠——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新的長征路上,目標可期——

  “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新的長征路上,任務艱巨——

  “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

  路並不平坦,也沒有捷徑,只能是踩著泥濘,迎著光,向前,向前,向前!

  中國精神的力量,是新時代“長征人”向前的底氣、士氣,亦是朝氣、骨氣。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強國之魂,是團結一致的精神紐帶,是自強不息的精神源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

  向著未來,精神的旗幟在高揚。

  文化自信:“厲害了,我的國”

  2017年春節,一檔名為《中國詩詞大會》的電視節目,激蕩起無數國人內心的波瀾。節目中,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純真質樸,到“路漫漫其修遠兮”的上下求索;從“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雄心壯志,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擔當……中國人的思緒,中國人的情感,中國人的境界,中國人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那美不勝收的文字、抑揚頓挫的格律中,蘊藉千年,飛揚至今。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電視臺節目主持人孫維,“e路詩語”微信公眾平臺的創始人,每日一詩,按時推送,並通過走進高校、舉辦詩歌研討會、策劃全民讀詩等多種形式的線下活動,倡導詩意人生。“這個微信公眾平臺推出以來,我驚訝于古典詩詞的巨大能量。聽眾給我的反饋是,這些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句子,是可以引導人、催醒人、感染人的。古典詩詞中有智慧,有哲思,是我們中國人的財富。”孫維一語中的。

  中國式古典智慧令國人傾心,中國式傳統節日令世界矚目。

  也是這個春節,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中國人過個年,世界跟著進入“春節時間”:

  意大利足球甲級聯賽賽場,拉齊奧俱樂部坐鎮羅馬奧林匹克球場,對決切沃俱樂部。拉齊奧宣佈將這場比賽作為“歡樂春節”的一部分,球員用中文向現場的中國觀眾致以春節祝福;

  比利時布魯塞爾,聞名於世的雕塑“小尿童”于連穿上了唐裝,比利時人也穿上唐裝,參加“歡樂春節”盛裝大巡遊;

  加拿大政府甚至決定,從2017年起,將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正式定為官方節日“春節”。

  …………

  世界對中國春節的熱情,令不少趁著假期出境遊的國人驚嘆:中國式節日,世界共分享。

  中華文化爆發的吸引力與輻射力,令“中國”二字越發清晰、鮮亮。

  世界的認同,基於我們自身的實績與魅力,面對世事紛擾,中國有自己的辦法、有自己的立場、有自己的主張。

  相信自己能,是人之為人的精神支柱。相信中國能,是中國人之為中國人的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他進一步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

  文化自信從何而來?從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進步而來,從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浴血鬥爭而來,從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程中而來。

  文化自信積澱著民族文化的基因與精神,寄寓著人民的選擇和願望,連接著國家的歷史和未來,既包括對國家發展路徑和發展理念的積極認同,也包括對國家政治體制和運行機制的真誠擁護,更飽含對自身文化根基和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期待。

  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令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凝聚中國精神、增強文化自信、澆築興國之根、捍衛強國之魂、挺立民族脊梁,是新的長征路上闊步前行的衝鋒號角。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日用而不怠”邁向“日用而不知”

  歲末年初,照例是各種年度盤點風行。致敬抗洪英雄群體的融媒體産品《2016年度記憶:像你一樣的你》“意外”地走紅網絡,成為年度盤點的一抹亮色。

  2016年夏,我國遭遇特大洪災。解放軍、武警部隊響應號召,投入抗洪搶險,轉移群眾70余萬人。戰士熊利君的故事,既普通,又傳奇。來自江西九江的他,出生於1998年,正值家鄉遭遇特大洪水災害之時。危急時刻,是解放軍把在襁褓中酣睡的他救了出來。18年後,一身戎裝的他主動請纓,參與抗洪。“今天,我已然成了你,像你一樣托舉起風雨……”一曲深情,唱出了中國人知恩圖報的美德傳承,樸素而又高貴。

  “你做的,我也要做”,這是榜樣的力量。

  “你幫助了我,我也要幫助別人”,這是美善的傳遞。

  “該輪到我了”,這是無畏的擔當。

  簡單明快的言語,自然而然地行動,背後支撐著的是深厚的價值底蘊。

  在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錢念孫看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到底想朝哪個方向走,到底想實現一個什麼樣的目標,到底如何來評判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什麼是值得肯定和讚揚的、什麼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都需要仰仗于共同的價值追求、價值體認和價值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悉中國歷史發展脈絡和人類文明發展歷程,強調:“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説,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

  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了個人、社會、國家的共同目標追求,宣示了整個社會的運行軌道和發展方向,突出了個人的思想規範和行為準則,體現了社會價值共識的“最大公約數”。

  這是社會主義中國的穩定器,是中華民族凝神聚魂的價值紐帶,是中國社會魂有定所、行有依歸的德性力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一種德性力量,也是一種德性文化,更是一種德性精神。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大力推進、持續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弘揚。“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是現實呼喚,是響亮號召,是工作方向。

  ——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等行為準則,完善升國旗儀式、成人儀式、入黨入團入隊入學儀式等禮儀制度,利用重大紀念日、祭奠日、民族傳統節日等開展有教育意義的紀念活動,使之融入大眾日常生活;

  ——加強以孝親敬老為基礎的家風家教建設,培養人們的孝心、愛心,引導人們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感念長輩的關愛之情,使之融入家庭教育;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化社會治理的價值導向,用司法公正引領社會公正,使之融入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全過程,融入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環節……

  一步一個腳印,落細落小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在中華大地落地生根。

  研究表明,27℃是人體的“黃金溫度”,不冷不熱,剛剛好。人與人之間,最為適宜的,就是保持“27℃善意”。在廈門,一個8個月大的孩子住進重症監護病房,治療需要大量輸血,廈門人伸出胳膊、排起長隊,市民王女士因為體檢沒有通過,沒能獲得獻血資格,連聲抱怨“最近吃得太油膩了”;湖北襄陽,正在調休的消防員路遇餐廳遭受火情,一把拉住路人看管自己的孩子,上前拔出消火栓的水槍;江西景德鎮陶瓷大學,一位教師拄著拐杖在校內籃球場指導學生訓練,“輕傷不下火線”……

  當這些故事四處傳頌時,故事的主人公們卻頗有些驚訝:“這不是很正常嗎”“當時可沒有想那麼多”“這有什麼,不值得一提”。

  出乎本心,源自本性。

  從“要我為”到“我要為”再到“無意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正在悄然花開。

  新的長征路上,這些美麗的花朵,匯聚起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升騰起來,香溢四方。

  中國夢:凝聚你我,“擼起袖子加油幹”

  若干年後,盤點2016年度最令人激動的時刻,相信無數國人會想起那個炎炎夏日,在電視螢幕前,看中國女排的姑娘們裏約奧運奪冠後和教練郎平相擁而泣的一幕。

  小組賽僅列第四,結局看似已經明朗。希望渺茫,但不代表沒有希望。打一個球就是一個球,追上一分就是一分。沒想到,中國女排贏了,中國贏了!

  這一幕,與30多年前郎平一代的鐵姑娘們在洛杉磯奪冠的情景,在歷史深處交相呼應,彼此激蕩,共同定格成人們心底驚心動魄亦盪氣迴腸的記憶。

  “絕地反擊,上演驚天逆轉。比的是實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氣。奮勇拼搏,決不放棄,這是女排精神,是激勵中國前行的力量。”2016年《感動中國》特別致敬獎頒給中國女排,眾望所歸。

  “頑強拼搏、永不言敗,女排精神激勵了一代中國人。這種精神的力量並沒有減弱,而是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和戰鬥力。當前,全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這個過程,就需要這樣的精神凝聚億萬人的力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雜誌原主編艾克拜爾·米吉提的話一言以蔽之:新的長征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國精神是引領力量。

  真正的精神力量不尚空談,而在實幹。

  實幹,就是不指望幸福從天而降、夢想自動成真,而是腳踏實地勞動,用雙手用智慧去創造、去開拓。

  實幹,就是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理解改革要實,謀劃改革要實,落實改革也要實,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干家,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實幹,就是胸懷長遠目標又立足實際,像釘釘子一樣,一錘一錘接著敲,直至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鍥而不捨、馳而不息。

  實幹,就是做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於擔當責任,勇於直面矛盾,善於解決問題,不搞“假大空”,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越界不越軌……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徵穩馭舟。”新的長征路上,前景必定風光無限,途中難免激流險灘,中國精神就是那催徵的“鼓點”,給人以激蕩於心的浩氣,給人以磅薄於懷的信心。(記者 王國平 付小悅)

  (原標題:領航新長征路的中國精神)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