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深化改革影響中日韓 奧林匹克進入“亞洲時代”?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彭延媛、李軼豪): 從現在開始,未來10年,奧林匹克的中心在東亞。札幌亞冬會結束後,2018年,平昌將舉辦冬奧會;2020年,東京將舉辦夏奧會;2022年,就輪到北京冬奧會。札幌還提出申辦2026冬奧會。倒退10年,這樣的事不可能發生。但如今的奧運會正因世界的動蕩而被迫深化改革,亞洲就得到了機會,但也必須直面新問題。
在亞冬會期間舉行的札幌體育旅遊論壇上,早稻田大學的原田宗彥教授説:“札幌城市發展的契機就是1972年冬奧會。在那以前,沒人知道札幌。但在那以後,大家都會説,啊,那就是舉辦過冬奧會的城市。”
其實,在論壇上發言的每個日本人都指出,那屆冬奧會是札幌城市大發展的第一步,札幌的地鐵、雪場以及大量基礎設施都是圍繞冬奧會興建。他們希望,申辦2026年冬奧會將成為城市發展的新起點。可40多年過去,奧運會還有那麼大威力嗎?為什麼奧斯陸、波士頓、布達佩斯等城市先後退出申奧呢?
對此,日本人看得很明白。札幌環球體育委員會戰略推廣部部長西村達也説:“那些退出申辦的城市,都是因為要投入基礎建設的預算過多,所以得不到市民的支持。”
然而,那些申奧成功的城市也在遭遇問題,裏約奧運就是經典例證。目前,不但巴西經濟的混亂毫無改善,亞冬會前爆出奧運場館賽後棄置的慘況,甚至影響到了人們對平昌冬奧會的信心。平昌冬奧組委主席李熙范出來貼安民告示:“我們的12個競賽場館,6個新建,6個改建,其中10個已有歸屬。比如關東冰球館就屬於關東大學,賽後由他們接收。這就解決了場館賽後利用的問題。”
過去10年,賽後利用從未被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這也折射出,奧運會已經進入一個需要深化改革的收縮年代。換句話説,節儉辦奧運必須成為主流。亞奧理事會主席艾哈邁德親王表示,減輕組織者負擔正是國際奧會的新政策:“國際奧會的改革方案——2020奧運議程特別強調要減少組織者的負擔。未來我們辦賽的目標是可行、靈活、最大限度的降低預算。”
札幌亞冬會就沒有興建亞運村,而是充分利用市內酒店。儘管出現阿帕酒店擺放日本右翼書籍的爭議事件,但節省了很多經費。比賽訓練場館甚至包括1972年冬奧會時興建的!日本人對老場館的精心維護讓他們對“節儉辦奧運”時代、札幌申奧的前景比較樂觀。西村達也説:“媒體報道東京奧運會要花很多錢興建場館,老百姓就相當不滿。但札幌有很多現成設施,還可以靈活運用一下。所以北海道人民還是很支持的。”
能辦是一回事,辦了有什麼好處是另一回事。從經濟層面看,承辦奧運會可以錦上添花,但無法振衰起敝。因此,對於將連續舉辦3屆奧運會及冬奧會的中日韓三國來説,互相借勢很重要。北京冬奧會提出“3億人上冰雪”的願景,韓國人和日本人就都想搭這班車。
按照日本人的計算,舉辦冬奧會將使中國的滑雪人口達到4000萬,經濟效應定會輻射到條件更成熟的日本雪場,帶動體育旅遊相關産業。而李熙范表示:“平昌之後就是北京,這個區域內連續兩屆冬奧會肯定會催生更多冬季項目的運動員和愛好者,他們都將繼續使用平昌的設施。而且我們預計,還會有很多國家為了備戰北京冬奧會,到平昌來進行適應性訓練。”
此外,在經濟運行相對穩定的這個區域,人們仍然相信奧運會在社會層面的積極作用。日本少子高齡化情況嚴峻,札幌參與冬季項目的人口比例僅一成多,他們就希望利用又一屆冬奧會來助推産生更多運動人口。而在“健康中國”的願景裏,北京冬奧自然不會缺席。體育總局副局長高志丹説,“在推動3億人上冰雪的過程中,我們在搞大眾冰雪季,挖掘冰雪文化的內涵,組織系列的冰雪活動。我們還擴展到學校裏,這幾年都在組織冬季項目的陽光體育大會,這是全國所有省區市都參加的。”
北京和張家口將舉辦的是第24屆冬奧會。在此前23屆的主辦城市裏,亞洲只有3個——札幌、長野和平昌。但如今,人們普遍對亞洲城市連續承辦奧運會和冬奧會充滿信心。艾哈邁德親王就認為,從札幌自身來看,他們完全準備好了:“現在要看還有哪些城市對申辦2026年冬奧會有興趣。如果感興趣的城市很多,就需要評估一下形勢。如果沒那麼多人感興趣,札幌的機會很大。”
或者用國際奧會主席巴赫的話説:“奧林匹克運動已經進入亞洲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