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2017年提高風險防控水準 更好支持實體經濟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徐艷清、肖中仁)自2016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來,“防風險”成為金融業的一個關鍵詞。而金融業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也備受各界關注。3月2日,中國銀監會負責人在國務院新聞辦記者會上稱,2017年提高風險防控水準,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2016年,中國銀行業改革、發展和監管工作取得新成效,重點領域風險管控得到加強,銀行業總體保持穩健運行,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2016年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餘額、撥備覆蓋率和資本充足率等數據,處於國際同業良好水準。與此同時,銀行業的風險也備受關注。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新聞發佈會上強調,及時彌補監管短板,排查監管制度漏洞,完善監管規則。部分交叉性金融産品跨市場,層層嵌套,底層資産看不見底,最終流向無人知曉。這種現象的産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監管制度缺失,就是所謂‘牛欄裏關貓’,沒有完善的監管制度,銀行業經營必然引發嚴重的風險暴露。要根據銀行業務和風險的新變化、新現象和新特徵,參照國際監管標準,全面梳理銀行業各類業務監管規則,儘快填補法規空白,及時更新已經滯後於業務和風險發展的監管規制,廢除不合時宜的監管規章制度。
在當天的新聞發佈會上,郭樹清表示,將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品質和水準,著力服務國家重點戰略、重點領域、重點工程和國民經濟薄弱環節。他説:“持續提升市場研究能力和風險識別能力,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開展金融創新,開發適銷對路、量體裁衣的金融産品,縮短企業融資鏈條,降低企業債務杠桿,切實查糾偏離服務實體經濟的業務行為,深入開展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等專項治理,直面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作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債轉股”是幫助企業去杠桿的重要方式。所謂“債轉股”是指銀行將債權轉為股權,通過向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等實施機構轉讓債權、由實施機構將債權轉為對象企業股權的方式實現。銀行不得直接將債權轉為股權。2016年10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以來,債轉股有序推進。郭樹清強調,債轉股不搞行政命令。債轉股強調兩句話,一個是市場化,一個是法制化,不搞行政命令、不搞行政談判,我們沒有指標計劃,完全是由當事各方自覺自願協商談判。但是,扭虧無望、已失去生存發展前景的“僵屍企業”禁止作為市場化債轉股的對象。現在市場化債轉股簽了協議的有4000多億,落實的有400多億,這個做法是一個市場化的做法,是可以持續的一個做法。房地産金融是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行貸款大概1/4投向了房地産,2016年新增貸款中有45%是房地産貸款。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採取差別化的房地産信貸政策。對帶有泡沫和投機性的房地産信貸需求要加以限制;對於一些房地産庫存過大的三四線城市,也有一個去庫存的問題,在信貸上也要給予考慮;再有在城市化過程中,住房需求特別是基本的住房剛性需求,是改善老百姓居住條件的信貸需求,還是應該給予信貸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不同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信託公司、基金公司、證券公司,包括保險公司都開展了資産管理業務,比如銀行業的理財業務。由於監管主體不一樣,法律規章也不一樣,有關的規定也不一樣,確實出現了一些混亂。目前人民銀行牽頭、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正在制定統一的資産管理産品標準規制,進展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