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歐反恐主題研討會比薩召開 各國學者交流反恐理念共享經驗

2017-03-03 11:09:0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宋承傑、張瑾)當地時間3月2日,“中國與歐盟打擊恐怖主義理念與實踐”論壇在意大利比薩聖安娜高等學校舉行,來自中國、意大利及荷蘭等國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就遏制宗教極端主義和打擊恐怖主義等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中國和歐洲國家同為恐怖主義的受害者,但是在反恐理念上不盡相同。此次各國學者將各自對於恐怖主義理論的研究,以及打擊恐怖主義工作中的實際經驗進行了充分交流和分享。重慶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陳忠林認為,此次開展交流研討的最大意義就在於各方拋棄偏見,以堅持實事求是和有利於社會安定以及世界發展為出發點,來找到共同應對恐怖主義的方法。一個是關於恐怖主義的看法,關於什麼是恐怖主義世界各國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中國以前的恐怖分子被西方當成英雄,西方在開始改變一些態度,但是並沒有完全改變。爭取(通過)共同的了解,能夠互相借鑒一些反恐的措施,從觀念和技術這兩個方面雙方進行交流和借鑒,從而找到一些對付恐怖主義共同的方法。

  陳忠林教授在研討會上詳細介紹了中國現代恐怖主義的根源和採取的反恐措施,並回答了各國學者提出的問題。聖安娜高等學校教授維爾吉利認為,歐洲和中國在打擊恐怖主義領域具有深入交流與進一步合作的空間。恐怖主義在當下是一個國際性問題,恐怖主義沒有國界之分,因為我們看到所謂的‘恐怖主義戰士’來自於全世界的各個角落,所以無論是立法還是政策層面都非常有必要共同開展工作,恐怖主義思想正試圖摧毀我們,我覺得歐洲和中國在反恐領域的國際合作有很大發展前景,雙方能夠找到共同點和切入點。

  2016年1月1日,中國《反恐怖主義法》正式實施,反恐被納入國家安全戰略,加強反恐怖主義的能力建設,並運用政治、經濟、法律等各種手段,開展反恐怖主義工作。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李邦友曾在最高人民法院擔任法官,在論壇中,他通過具體案例介紹了中國法院在打擊恐怖主義中起到的職能和作用。他表示,中國和歐洲恐怖主義的具體形態有所不同。近兩年中國借助司法手段進行打擊和制裁,恐怖主義犯罪呈下降趨勢,引起了參與論壇各國專家學者的興趣。我們國家加大了對這些犯罪的打擊力度,特別是刑法修正案,詳細規定了恐怖主義犯罪中各種各樣的犯罪形態,包括資助、宣傳或者宣揚極端勢力的標誌都納入了打擊形態,所以我國的刑法修改適應了反恐犯罪鬥爭的需要,雖然與歐洲實際情況有所差異,但在理論上如何完善實現更有效打擊等方面交流還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2015年,歐洲幾個國家接連發生恐怖襲擊案,恐怖主義的陰雲從巴黎到延伸到柏林,從布魯塞爾蔓延至伊斯坦布爾。論壇研討中,歐洲學者詳細介紹了歐洲各國及歐盟對於極端主義的研究狀況,以及政府面臨不斷提升的恐襲風險做出的反應。意大利反恐理論研究專家伯娜奇認為,對宗教極端分子的管控是歐盟各國在防範恐怖主義上面臨的最大困難。我們有一個很大的困難,也就是邊境是開放的,人員流動非常簡便,所以情報工作必須最大程度運行,需要一個非常精確的監控體系,但這就造成了很大問題,一方面歐盟國家普遍警力不足,更重要一點是可能被極端主義吸引的潛在人員數目過於龐大,開支方面無法負擔對那些受懷疑人員實施24小時的監控。

  對於這一恐怖主義防範上的難題,陳忠林教授提出了一個“中國方案”,他認為中國的民族政策有其值得借鑒的地方。中國的民族政策是很好的,就是如何團結民族絕大多數的普通民眾。就中國的反恐來講,必須以絕大多數宗教信眾、絕大多數少數民族普通民眾為主,世界也是一樣,反恐不能把某個勢力推到對立面,而是要把絕大部分拉過來,團結95%以上普通民眾,從思想和觀念上孤立4%採取宗教極端主義立場的人,行動上激烈的屬於1%要打擊的範圍,我覺得對付恐怖主義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法。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