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歐洲瓷都”邁森 瓷器畫師用心傳承精工之美
畫師愛爾可正在做畫前準備
國際在線消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許多):隨著工業文明的到來,很多傳統手工藝在以快速和機械化著稱的工業洪流中難以堅守,或風雨飄搖,或消亡湮滅。然而在以工業發達著稱的德國,邁森瓷器等傳統手工藝卻傳承了數百年,不斷自我更新升級。
德國邁森有歐洲“景德鎮”的美譽,為歐洲最古老的瓷器工坊,也是第一個破解中國瓷器釉彩製造配方的歐洲工坊。在16、17世紀,隨著歐洲航海業的發展,備受青睞的中國瓷器源源不斷被運抵歐洲各國,使得歐洲的王公貴族及上流社會,已將擁有中國珍貴瓷器當成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同時,瓷器的大量需求和貿易的高額利潤,亦喚起歐洲各國競相出現研製和仿製瓷器的熱潮,邁森瓷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的。
經過三百年的不斷發展,邁森瓷器的數千隻造型模具都完好保存至今,上千種釉彩調和配方也完好傳承,而邁森工坊培養瓷器畫師的技師學校也一直吸引著前來學習的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據邁森瓷器技師學校教師馬努拉介紹,每年學校會招8-12名學生。所有學生都要經過三至四年的學習才能畢業。在一年級的時候,他們只允許在紙上練習繪畫,直到繪畫基礎技術嫺熟,通過考核後,才被允許在陶瓷上作畫。馬努拉説:“對於陶瓷繪畫來説,如何將所學的繪畫技法實際運用到陶瓷製作中,是最重要的。在二、三年級的時候,他們會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繪畫方向。畢業考試也是十分嚴格的,理論考試通過之後,學生們還要在兩天的時間內獨立完成一件瓷器作品,這要付出很多心力。”
陶瓷圖案塑造了大眾對瓷器最主要的認知的形象。這是一個需要耐心和精細作業的行當。推開技師學校工作室的大門,5名20歲左右的女生正聚精會神地低頭在白瓷盤上作畫,整個教室安靜極了,記者的進入絲毫沒有分散她們的注意力。今年三年級的露易莎在祖母的支持下,遠離北德的家鄉到邁森求學。當被問到學習是否枯燥時,露易莎這樣答道:“我不覺得枯燥。我熱愛藝術、歷史,而陶瓷藝術和傳統的手工技藝可以在這裡得到完美結合。每當我跟家人朋友提起我在邁森學習,都會有一種自豪感,因為邁森瓷器是老少皆知並受人喜愛的。”
畫師愛爾可已經在邁森瓷器工坊工作了25年了,她的祖母、母親也都是瓷器畫師,她很自然地從家人手中接過畫筆,成為了家族裏為邁森工作的第三代畫師,主攻釉上彩的繪畫。她説,她是伴隨著邁森瓷器長大的,兒時的夢想像命中註定一樣成為了現實。愛爾可説:“受祖母和母親的影響,我對瓷器繪畫從小就有很大的興趣,覺得瓷器畫師這個職業很棒。現在25年了,我一直坐在這個工作臺上,雖然這麼久的時間,但對於我來説,這份工作一直是那麼美好,從週一至週五的每一天都是這樣的。我可以畫樹、花草、甚至是人們的各種奇思妙想。”
今年42歲的培訓學校教師馬努拉已經從業27年了,她坦言,陶瓷繪畫師並不是一個輕鬆的職業,每天常達8小時高強度全神貫注地工作,不僅要有天份,還要有十足的耐心。沒有對陶瓷事業的熱愛,年輕人很難堅持下去。當被問到為什麼選擇這項工作時,馬努拉説:“因為我熱愛我的工作,我真正做到了將自己愛好變成了日常工作,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在業餘時間就總是喜歡畫畫,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