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支付改革上演醫改“重頭戲” 推進複合付費方式
減少按項目付費 全面推進複合付費方式
醫保支付改革上演醫改“重頭戲”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已從零星探索逐步走向全面推開。《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2017年將全面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在縣級公立醫院和試點城市公立醫院全面推進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和總額預付等複合付費方式改革。
根據財政部公佈的數據,2016年,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13154億元,比2015年決算數11953億元增長1201億元,增長10%,比全國財政支出增幅6.8%高出3.2個百分點,佔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從2015年的6.8%提高到7%。2017年,繼續將醫療衛生作為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加大政府衛生投入力度。在投入方向上,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原則,重點加大對基本醫療保障、公共衛生和基層醫療衛生等領域的投入,並向困難群體和貧困地區傾斜。
不過,隨著醫改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利益格局調整更加複雜。基本醫保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可持續性不強、醫療費用增長過快等問題仍然存在。2008至2015年,我國衛生總費用從14535億元上漲到40975億元,年均增幅達16%。與此同時,我國部分地區的醫保基金出現赤字,醫保制度的可持續性面臨考驗。
專家認為,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GDP增速放緩的情況下,衛生總費用不能再繼續維持前幾年的高速增長,否則將導致醫療衛生制度不可持續。
而根據既定目標,到2017年,全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長幅度力爭降到10%以下,到2020年,增長幅度穩定在合理水準。
針對這一問題,記者了解到,在下一步醫改工作中,財政部將全面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在縣級公立醫院和試點城市公立醫院全面推進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和總額預付等複合付費方式改革,充分發揮醫保基金對於規範和引導醫務人員行為、控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的作用。同時,要設定控費目標。設定全國醫藥總費用增長率年度控制目標,並結合各地實際層層分解,作為醫改成效的重要考核指標。
據了解,我國醫保支付主要實行的是“按項目付費”。在這種支付方式下,醫療費用風險主要由支付方來承擔,醫院無需承擔風險,由此造成過度診療,增加醫療費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代表、委員表示,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將改變支付方一直以來的被動性和因付費方式不合理帶來的不必要的醫療衛生支出,鼓勵醫院控制醫療費用,扭轉過去“小病大治”、過度醫療的局面。
全國政協委員、遼寧何氏醫學院院長何偉表示,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對醫療體制改革具有積極推動作用。用好支付方式的“指揮棒”,可以引導醫療機構提供合理的基本醫療服務,倒逼醫療機構去規範編碼、病歷首頁、臨床路徑和病案管理,按照循證醫學規律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全國政協委員、合眾人壽董事長戴皓建議,將支付方式改革覆蓋所有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逐步減少按項目付費。同時還要提倡疾病的健康管理,通過疾病的預防康復來降低發病率,從而從根本上減少醫保支出。建立健全“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約束機制,激勵醫療機構提高服務效率和品質。
此外,對於我國醫保制度的可持續性壓力,業內人士指出,究其原因,一方面來自籌資機制不夠完善,籌資責任過度向單位和政府集中,政府負擔比例過高;另一方面是報銷比例快速提高,部分地區職工醫保報銷比例超過90%。
針對這一問題,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繼續健全醫保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增強制度的可持續性。一是要合理調整政府、單位和個人籌資分擔比例。二是要完善個人賬戶,逐步開展門診費用統籌。三是要堅持適度保障的原則,避免過度攀比發達國家保障水準,引導群眾形成合理預期。同時,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記者 李唐寧 孫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