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項絕技領先世界:曾將徽派建築平移到美國
中國人飛檐走壁的輕功是中國電影裏令外國人神往、百看不膩的橋段。對於外媒來講,中國的工程練就了一身“功夫”,讓建築可以“跑”起來,這著實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這不,我們發現中國工程話題上了某外媒網站首頁:
特寫:中國如何移動古建築
在報道中,報道指出,別看現在中國長江上有一座漂亮的張飛廟,但是,它以前並不在這裡。
三峽工程建設期間,為保存張飛廟,中國斥資千萬元,將始建於蜀漢末年、有1700多年曆史的張飛廟從重慶市雲陽縣整體遷移到上游32公里處,遷移後幾乎保留原貌。
報道稱,近些年,遷移古建築似乎成為了中國一大特色,為了達到這一工程技藝,中國甚至催生出一個新的建築工程産業!
中國遷移的建築(新址的移動距離)
要想給古建築搬家,總共分幾步?
這個問題在很多外國人眼裏不可思議,但在中國工程師眼中很簡單:一些工程企業把建築上下部分固定,之後整體放到軌道上,將其“打包”滑到新地址。也有公司把建築從房頂到地基整體拆卸,然後在新址上重新建造起來。
報道列舉了中國近年的一些典型遷移工程項目:
2016年,位於湖北省武漢中山大道長堤街附近,具有百年曆史的“漢口義勇消防聯合會舊址”樓進行了整體保護性移動。舊址在軌道上滑行70米,在原址以東停駐。↑
2001年,建於清雍正年間的廣州錦綸會館整體平移80.4米,使當地得以修建連接南北荔灣區的康王路。↑
同樣,因道路修建需求,2003年,重達5650噸、年逾“七旬”的上海音樂廳被裝車,整體移動66.46米。音樂廳不僅挪了地方,還長了“個頭”,平移過程中,被升高了3.38米。音樂廳的面積則增加了4倍。↑
2013年,約1.2萬噸重的正廣和大樓整體平移38米,挪動這麼重的一樁大樓,可以説是上海建築平移史上的奇跡。↑
最牛遠不止這些!
中國還曾橫跨大陸,把建築平移到了大洋對岸的美國!
1997年,200年曆史、400平米的徽派老建築蔭余堂被拆解裝運到美國,並通過修建完整還原舊貌,耗資1.25億美元,後來這一景觀紅遍全美。
就這樣,中國在過去半個世紀內,通過自己的工程技藝重新規劃了歷史景觀。
中國的“遷移”功夫是怎麼練成的?
報道稱,1995年-2015年,中國城市人口急劇上升,伴隨著城市化浪潮,中國大興土木,僅在2016年就建起了84座摩天大樓。在城市裏擴建過程中,遷移歷史建築成為了保護其的較好選擇:花費少、省時、又環保。
為此,中國擁有了世界領先的建築遷移技術。
圍觀外國網友們表示驚嘆。
他們真的是在“移動”建築!!!
本可以輕易毀掉這些建築,人們卻下大力氣把他們移到更安全的地方。
相比很多摧毀古建築的國家來説,中國好多了。
其實,中國的建築工程力量一直在世界引人注目。
去年北京三元橋修路的新聞就讓很多外國人大吃一驚。當時三元橋“換梁療傷”從工程啟動到結束,整體置換工作僅僅持續了43小時。“舊橋變新橋”延時攝影視頻在YouTube火速升溫,播放量超過120萬,引起國內外網友的廣泛關注。
對於此次三元橋改造工程的速度,外國網友紛紛留言驚呼“震驚”。外國網友Joydeep Joe Sarkar表示,“一説到基礎設施,我對中國肅然起敬。”Benny也稱,“全世界都對中國刮目相看,紛紛認可中國在基建上的品質和高效。”
與此同時,多國網友也開始“吐槽”自己國家的建橋速度。網友Kevin Yew稱:“在我的國家要花3年才能建成。”網友Jojo Delos Santos回應到:“樓主還是幸運的,我們國家則要3個總統任期才能完成。”
故宮13年保護規劃:恢復"歲修"傳統 開放85%保護區
123頁的《規劃》劃定了故宮保護範圍,由紫禁城及端門、大高玄殿、皇史宬及清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4處地塊組成,總佔地面積106.09公頃。此外,《規劃》還詳細列出故宮近600年來的豐厚“家底”,計劃為它們“體檢”後根據情況保護,預計觀眾最終可參觀到故宮內約85%的區域。
未來故宮還將擴大保護範圍,沿筒子河東、西、北3邊的南北池子、南北長街、景山前街均禁止改名,也不得拓寬。文物部門將豎立説明牌,解説這些街巷背後的歷史故事。
相關部門還將採取一系列措施,降低上述道路的交通流量,減少污染和揚塵。故宮周邊建築也將統一為灰瓦坡頂,佈局以院落為單位,使用功能限于住宅、辦公和沿街店舖。
原標題:中國這項絕技領先世界:曾將徽派建築平移到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