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考古隊走進伊朗 探尋古絲綢之路的文明遺存

2017-03-16 10:55:3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章文君

中伊聯合考古隊在納德利土丘工作 攝影:水濤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羅來安):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中國考古界也迎來了“走出去”的好時機。近年來,陸續有多支中國考古隊走向世界各地,吹響了海外考古的集結號。2016年底,首支走進伊朗的中國考古隊與伊朗同行攜手對位於古絲綢之路上的某處大型遺址進行了發掘,試圖探尋淹沒在黃塵古道下的文明遺存。

水濤在社科院論壇上做關於伊朗考古的報告 攝影:羅來安

  日前,全程參與中伊聯合考古活動的中國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水濤教授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考古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赴外考古新發現論壇”上詳細介紹了此次赴伊朗考古的情況。

中伊聯合考古隊在考古現場 攝影:水濤

  水濤説,根據2016年3月南京大學與伊朗文化遺産主管部門簽訂的五年期合作協議,中伊聯合考古隊當年11—12月開始發掘位於伊朗東北部北呼羅珊省的納德利土丘。這座大型土丘是古代絲綢之路通往近東和羅馬的必經之路。據前人的調查,土丘使用年限從銅石並用時代一直持續到伊斯蘭時期,前後延續了近6000年。19世紀,土丘頂部還有城堡,周圍還有一圈城墻,但是現在這些城堡已經消失,城墻也坍塌殆盡。鋻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歷史,該遺址的發掘將為研究古代絲綢之路,冶金技術、農作物和家畜的傳播,提供大量新鮮的資料。

納德利土丘 攝影:水濤

  在談到為何選擇到伊朗考古時,水濤説,伊朗本身是著名的文明古國,同時其地理位置又十分重要,介於地中海文明與東亞文明、歐亞草原文明與印度文明之間,在古代絲綢之路上扮演過重要角色。中伊兩國歷史上交流密切,但是相關的研究卻非常有限,有些領域還是空白。現在我國學者到伊朗做考古工作,才是邁出的第一步。

土丘附近的希爾凡市區 攝影:水濤

水濤與伊朗民間藝人交流 照片由水濤提供

  水濤説:“做伊朗基於一個考慮就是從很早的青銅器時代,特別是早期的農業、畜牧業、青銅冶煉技術,這些重要的文明因素很多都是從這個地區起源的。這些早期文明因素向東傳播以後,對整個東亞都或多或少産生了影響。比如説中國的小麥、大麥、綿羊、山羊,這些都是從伊朗、美索不達米亞這個區域最早起源的。所以我們要研究中國早期歷史,特別是中國西部地區早期歷史,從追根溯源的角度來説,一定要對伊朗、兩河流域引起足夠的關注和研究。”

  近年來中伊兩國關係發展良好,特別是2016年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為兩國各領域合作揭開了新篇章。中國考古隊此次赴伊朗活動,得到了伊朗文物主管部門以及我國駐伊使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水濤説,中國考古隊此次跟伊方簽定了長期合作協議,準備打持久戰。因為按照過去挖掘大型遺址的慣例,一般都要做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所以要做長期的打算,“不能搞形象工程,挖兩個坑拍屁股走人,給人家留下爛攤子”。他説,“我們是第一支進入伊朗的中國考古隊,大家都説我們代表中國形象,不僅是我們南京大學的事,我們在伊朗做工作都是代表中國,代表中國考古學界的形象。所以我們非常謹慎,在做具體的遺址發掘之前,做了長時間的準備,包括區域的調查,包括前期的測量、鑽探,都是為了將來很好的解剖發掘這個土丘做準備。”

  中國考古隊帶去了發掘人員、測繪人員和科考專家,還帶去了探溝發掘法和鑽探技術,受到伊朗同行的熱烈歡迎。在聯合考古活動中,伊朗專家學會了中國獨有的鑽探技術。兩國專家抓住機會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此前沒有到過伊朗的中國考古隊隊員也通過這次活動對這個國家也有了全新的認識。

  水濤説:“安全問題大家都比較擔心,説你們怎麼敢到伊朗去?但是去了以後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這個民族非常熱情,待人很真誠。我們做考古平時到農村去,在村子裏住,跟農民打交道,他們都很有禮貌。我們是聯合考古隊,有一半伊朗考古隊員,雇的民工全是伊朗當地的民工。大家合作的非常好,給我的感覺就是這個古老的民族有很多優秀品質,能吃苦,做事非常認真,待人也非常的真誠。”

  交流過程中,伊朗專家也對在我國境內發現的與伊朗文化相關的遺存尤其感興趣。據中伊聯合考古隊員、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唐自華博士介紹,2013年在我國新疆塔什庫爾幹縣曲曼村發現的“黑白條石古墓葬群”,經考證是2500年前的拜火教遺址。拜火教又稱祆(xiān)教、火祆教,西方學術界一般稱之為瑣羅亞斯德教,流行于古代波斯、中亞,以及我國新疆等地,曾經是古代波斯的國教。這一發現在伊朗考古界引起轟動。2016年12月,應伊朗國家考古中心的邀請,唐博士在該中心做了一場專題報告會。唐博士在論壇間隙接受採訪時説,“我首先給他們介紹了曲曼遺址的發掘、發現以及出土的器物,重點介紹了曲曼遺址地表的黑白條石的方位、二次葬的葬俗、以及曝屍的證據。伊朗同行非常肯定地認為,這個二次葬的墓葬很可能與瑣羅亞斯德教有關,這個和我們團隊的判斷是一致的。”

  據了解,除了伊朗,近年來中國考古隊的足跡還到了洪都拉斯、烏茲別克斯坦、蒙古、孟加拉國、印度、柬埔寨等國。水濤教授認為,這是我們國力強大的象徵,也體現了中國在世界文明研究領域的大國擔當。

  水濤説:“以前是外國探險家到中國來,現在反過來了,這是一個國家強國的象徵。再有一個就是我們講大國要有所擔當嘛,作為大國你要對世界文明的研究有所貢獻。我們有能力做一些域外的東西,這是這個時代給我們的機會和責任。”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